她讲起了一个故事:“我在美国上学时,学校里流行一种走迷宫的游戏,我们曾经都很着迷,我也不例外,碰到有的很难,有时到快熄灯时还趴在床上拿着铅笔对着图纸不肯放下。一天去教堂做礼拜,中间休息的时候我还从包里取出图纸和铅笔研究,这时候詹姆斯神父走到了我的跟前,微笑地问我‘是不是也喜欢这游戏?’我回答‘yes’,他微笑着说告诉我一个他自己研究出来的诀窍。让我改变原先从入口开始的方法,而是改成从出口往回找路。他让我试一试。我于是照着他教得方法来做,手中那份难住了我一个礼拜的迷宫竟在短短二十多分种的时间找到了路线。詹姆斯神父虽然没给我多讲什么,我却从中悟出了一个道理:人生中的许多事其实和这迷宫很相象,总要走许多的弯路花费了好长的时间和精力,快接近结果时却才发现是一条死路——”
她顿了一下继续说:“而如果能够从后往前倒,就会很快发现哪些路是死的,这样剩下的那条路我不敢说就是平坦的、弯弯曲曲的,但却是最正确的。只要你走,总会走向成功的。所以我以后无论遇上了很难选择的事情,我都会用这种方法。我会告诉自己,可能我所选的‘路’并不是最快捷的,但一定是最正确的。说句私人的话,当初介石向我求婚,我曾有过犹豫,也是用了这个方法最后选择了他。今天与诸位分享一下我的小心得,是想告诉大家,在西安兵变这件事情上我们也是可以用这个方法的。大家的目的都是为了救委员长,而我们所面临的这个‘迷宫’其实并不难,只有是战是和谈两条路。如果反过来想就更简单了,如果是战,炮火一起那委员长就只有死路一条了,所以我们只有选择和谈,不管和谈这条路要怎样弯弯曲曲,但却是最正确的一条路!”
何应钦今天领袖派头十足,一反昨日对宋美龄的敬畏态度,在她讲话的中间就不耐烦地嘀咕道:“婆婆妈妈,罗哩罗嗦,不知所云!”
当时宋美龄并没有理会他的态度,而是继续将自己的话讲完。
宋美龄的话刚一讲完,孔祥熙就带头鼓起掌来。一些支持宋美龄的委员也鼓起掌来。
说实话宋美龄的这一番话虽然长,但因为有趣所以这些委员们听得都很认真。
戴季陶今天一直未发言。其实他今天是有准备发言的,可最先发言的孔祥熙的话让他心里有一点儿所动,所以决定再多听听然后发言。这会儿听了宋美龄的话,他对这个女子不禁有些另眼相看了,坐在那里思索着她的话。
这时候林森看中场时间到了,宣布休息十五分钟继续开会。
委员们有的起身去上厕所,有的去外场外活动活动身子。戴季陶则走进了会场一侧的休息室。
休息室里有的委员喝茶水、有的从摆得糕点盘里捏一块蛋糕来吃,有的趁机过烟瘾。三三两两说着话、议论着。
戴季陶则坐在椅子里,一个人坐在那里静静沉思着。
二十分钟休息的时间到了,众委员们又纷纷回到了会场。
中间休息的时候何应钦也没闲着,将事情在脑子里捋了捋,心中有了计议。
到重新开会,何应钦先发制人,宣布道:“时间宝贵,我们应以通过的既定方针为主,研究通过下一步的具体做法。而不应该将时间都浪费在已经重新揭过的一页上——”
看到何应钦又要回避矛盾,想造成既定事实,宋美龄又站了起来。转向众委员,大声说道:“各位委员,其实战与和谈并不是一个矛盾的问题!这样一个重大的事情,岂能草率的决定而不顾后果?若战,酿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是谁也不能承担的。我也尊重昨日凌晨中常委会上做出的决定,那可不可以这样,我们在发动战争之前先进行和谈?我虽是女子,也知道不战而屈人之兵的道理。如果能成,不是对国家、对委员长、对百姓、对军人的生命都更好一些?如果和谈不成,那我们再出兵平叛,并不耽误什么,难道不是更佳吗?”
宋美龄讲完,孔祥熙站起来附和道:“蒋夫人讲得有理,况先和谈再平叛,在公理上也站住了脚,令外界无可指摘。”
冯玉祥也站了起来,大手一挥道:“蒋夫人、孔院长所言极是!蒋夫人虽不是军人,也知道不战而屈人之兵,岂不令我们一些一味主战的军事委员们汗颜?我是支持蒋夫人的主张的。此次兵变,非是两广、福建之兵变,叛军大兵出动,非当即立断不可!就是如此,在这些兵变中也是文武相结合,能和谈就和谈的!西安兵变,张、杨二军收缩原地,全仗手里有委员长为人质,并没有一点敢出击的实力,为何非要急于出兵?非要先将马蜂窝捅几下再摘?我的话讲完了,你们好好想一想罢!”
看到主和派孔祥熙、冯玉祥接连发言,支持何应钦的主战派也轮番站起几人发言。
这时从开会到现在一直沉默未语的戴季陶突然站了起来,出列走到了前面。他今日头戴一顶圆形居士帽,身穿青色棉长袍。
大家都知道他要发言。谁知道戴季陶却一撩长袍,面向西方跪了下来。
难道他要为困在西安的委员长祈福?
戴季陶开口道:“我是信佛的。活佛在拉萨,去拉萨拜佛有三条路,一是由西康经昌都;二是由青海经玉树;还有一条是由印度越大吉岭,这三条路都可通拉萨。诚心拜佛的人三条路都走,这条路走不通,就走另外一条,总有一条走得通的。不要因为这条路上有猛兽,就认为去不了佛地了。”
说完,他朝西磕了一个响头,站起身来,飘然离席而去。
这一幕实在出乎众人的意料。这番话是看谁说,如果是主和谈之人说,那表明此人的态度已有所改变,建议大家可不拘一道,有另外的道路可寻;戴季陶是坚决的主战派,那他这番话的意思,就是表明他的观点改变了,也支持和谈了?
戴季陶的观点确实改变了,在听了宋美龄的两番话后思想发生了转变。但他不懂军事,便用比喻的方法表达了自己想法的改变,洒脱而去。
不论别人心中有自己各样的“小九九”,戴季陶是真心想救蒋的。他与蒋介石既是拜把的兄弟,也是长期深厚的交情。蒋介石最为疼爱的二公子蒋纬国,有未得实据的“正史”说,是为蒋在日本留学期间与一日本女子所生;也有传言说蒋二公子为戴季陶与此日本女子所生,因戴季陶原配纽氏泼悍不敢收留此子,故托付给蒋介石认做螟蛉之子。
不管是哪种原因,都可看出两人相交之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