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新屯田?均给民田?"蔡吉的一席惊人之语令在场的文武纷纷抬起了头。须知眼下南北士林皆在热议屯田制,认为曹蔡实施的屯田制是解决自黄巾之乱以来天下田野空、朝廷空、仓库空,"三空"恶疾的灵丹妙药。曹操麾下的谋士幕僚更是针对屯田中所遇到的问题制定不少实施细则,以求逐步将屯田制完善化、制度化。可谁曾想自家主上竟会在屯田制兴盛的时候提出要"革新屯田,均给民田",这可实在是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眼见在场的文武或神色诧异,或面露疑色,蔡吉坦然一笑解释道,"渤海有闲散丁口,河间有无主之田。孤打算将渤海、河间两郡无主之田尽数收编官田,并按丁口均分给两郡百姓耕作。此便是均给民田,亦可称之为均田制。"蔡吉所谓的"均田制"当然不是她自己一拍脑门想出来新制度,而是中国历史上一项极其重要的土地制度。按原有历史进程,均田制由北魏孝文帝于太和九年(公元485年)颁布实施。北魏、北齐、北周隋及唐朝千叶三百年间都将均田制作为基本的土地制度,并衍生出府兵制、三长制等一系列配套的军政制度。直至唐中叶以后,人口增加,土地兼并日益严重,均田制实行的基础——土地国有制破坏严重。才在唐德宗建中元年(公元780年),由当时的宰相杨炎主持废止均田制,转而实施两税制。简单点来说,均田制就是国家将无主土地按人口数分给小农耕作,土地为国有制,耕作一定年限后归其所有。当然地主的土地不在均田范围之内。并且实施均田制必须满足三个条件。一、要有足够的无主之田,从而有地可均。二、要有大量流动人口。三、要整顿户籍。因为户籍是实行均田和征收赋税劳役的主要依据。没有详尽的户籍管理就无法推行均田制。就目前来说,蔡吉治下的青、徐两州及冀州四郡都已满足施行均田制的三大条件。当然出于谨慎的考虑,蔡吉还是打算先在条件比较优厚的渤海、河间两郡试行均田制,待完善细节之后再向青、徐两州逐步推广。然而相比踌躇满志的蔡吉,在场的文武官僚的反应却透着一股子耐人寻味尴尬。但见太史慈剑眉紧簇,刘义逊欲言又止,田丰微微叹息,高纳则干脆低下头装作什么都没听见。面对众人如此回应,蔡吉不由收敛起了奋发之气,转而向众人询问道。"诸君觉得此法不妥?""主上可曾听过王田制?"田丰板起脸冲蔡吉反问道。王田制之名取自于《诗经》中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乃是由篡位西汉的王莽,根据古书上记载的井田制所立。王田制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将全国土地改称"王田",即废除土地私有制,实行土地国有制,私人不得买卖;一家有男丁八口,可受田一井。即九百亩;一家男丁不足八口,而土地超过九百亩者,须将多出部分分给宗族邻里;原来没有土地者,按上述制度受田。二是将奴婢改称私属,不得买卖。看得出均田制与王田制确实有相似之处。但均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在一定条件下买卖。是一种将土地私有制与封建的土地国有制相结合的制度。反观王莽的王田制,完全废除土地私有,不仅禁止买卖土地。就连土地使用权也不允许转让。过于理想化的政令让王莽得罪光了天下间大大小小的土地所有者。大到宗室王亲,小到斗升小民纷纷揭竿而起,王莽的新朝仅存在了十四年时间就被赤眉、绿林等农民军给推翻了。面对田丰的责问,蔡吉当即哑然失笑道,"诸君以为孤要学王莽重启王田制?"田丰紧盯着蔡吉一点都没有同她开玩笑的意思都市纨绔大少。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王莽乱政是上天降给大汉的一场灾难。若自家主上真有向王莽看齐的倾向。在场的家臣又怎会不心急如焚。"主上,井田虽圣王法。其废久矣。王田制更乃书生之论,不可行也。"继田丰之后刘义逊也向蔡吉劝谏道。眼见田丰等人个个表情严肃,意识到情况严重的蔡吉立马敛起笑意,郑重地向众人保证道,"诸君放心,均田制绝非王田制!均给之田皆为无主之地,孤不会动有主之地分毫。"高纳听到蔡吉亲口保证"不会动有主之地分毫",先前揪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只要不动他们手中的土地,那一切都还好说。毕竟渤海高氏虽在冀、幽两州有些根基,却终究不是蔡安贞这等大诸侯的对手。若双方真争个鱼死网破,蔡吉固然会深受打击,渤海高氏也免不了灰飞烟灭。不过坐在高纳对面的田丰并没有因蔡吉的一句许诺而放下心来,反倒是加紧追问道,"不知主上打算如何均给民田?"对于田丰的提问,蔡吉自是早有准备,就听她朗声介绍道,"孤欲将无主之田一分为二:一曰永业田,耕种满五年者,可世袭租售,以林荒之地为主;一曰丁口田,不准买卖,年老身死还归官府。""永业田…丁口田…"田丰沉吟了一下又追问道,"如何分授?"蔡吉听田丰如此一问,便知这老爷子来了兴致,心中大喜的她又跟着补充道,"凡十五岁以上男丁,每人授丁口田八十亩,永业田二十亩。寡妻妾授丁口田三十亩,若有子嗣则加授永业田二十亩。另有奴婢者,奴每人授丁口田八十亩,婢每人授丁口田二十亩,人数不限。"这一次蔡吉的许诺可算是让在场的文武官僚们惊艳了一把。但见高纳立连忙抬起头,两眼放光着追问道,"奴婢所得丁口田可归户主?""当然。"蔡吉十分爽快地点头道。她现在需要的是足够的劳动力和稳定的税收。至于高纳等地方豪强宗党纳完税后如何同家奴分账那是对方的私事。不过若是豪强宗党盘剥奴婢引起民愤,那她蔡吉也不介意出手处置几家土豪劣绅以平民怨。一旁的刘义逊眼见蔡吉表现得如此大方,生怕自家主上一时大意让高纳这等地方豪门钻了空子,于是赶紧插嘴道,"主上。不知均田制如何纳税赋?"蔡吉手持折扇轻叩虎口道,"孤打算借鉴曹丞相的户调制。不论贫富贵贱,一律按授田纪录缴纳定额的租、庸、调。""何为租、庸、调?"田丰再次追问道。蔡吉刚才一系列有关均田制的缜密对答,不仅让田丰好生见识了一番传说中"女中管子"的风采,同时也让他不再质疑均田制的可行性。因为在田丰看来,倘若如此稳妥、详尽的计划都无法实施,那冀州的官僚都可以回乡养老去了。所以此刻的田丰对蔡吉和她的均田制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并打心眼里想知道更多有关均田制的细节。蔡吉当然也没让田丰失望,当即语调简练地解答道,"租。即田租;庸,即力役;调,则是户调。由男丁随乡土所产而纳。"蔡吉说到这儿顿了一下,转而向在场的文武征询道,"至于租、庸、调之额度,孤以为还是由诸君来商议定夺为好,毕竟诸君比孤熟悉冀州。"蔡吉对租庸调额度的态度赢得了在场文武的一致认同。上位者能有心提出新制度。那是勤政爱民,能搭起新制度的框架,那是才华横溢,但要是连最为细节的内容都定死,那可就有些越俎代庖了。好在蔡吉对这方面的度一向掌握得很好,没有让在场的官僚们太过为难。"依许都户调。男为户主者,每户每年纳绢三匹、绵三斤,女为户主或次男为户主者。每户每年征收减半。逊以为冀州户调也可按此收取。"刘义逊说完,又斟酌了片刻补充道,"至于田租可按户收取每年收取栗二石网游之盛世唐门最新章节。"一旁的高纳听罢刘义逊所定租调,不禁大惊失色道:"绢三匹!绵三斤!此调额太苛刻也!"刘义逊本想反驳冀州人丁兴旺,绢三匹绵三斤的户调额度并不苛刻。可还未等他开口。蔡吉却先一步颔首答应道,"现今冀州百废待兴。依孤看来,户调就暂且定为,每户每年纳绢一匹、绵一斤或麻十斤。"眼见蔡吉将户调调整到了一个可以接受的额度,高纳赶紧转身朝蔡吉恭恭敬敬地俯身叩首道,"纳在此代冀州百姓谢过齐侯仁厚。"蔡吉之所以调整户调并不是被高纳说服,而是在她的记忆中均田制户调的额度从未超过每户绢一匹、绵一斤。所谓户调其实就是人头税,因为汉末整个货币体系已然奔溃,于是曹操便将原来缴纳钱币的人头税,折算成了缴纳布匹的户调。不可否认曹操是中国历史上难得一见的奇才,但他对百姓的压榨也确实让人咂舌。订完租、调两项额度,接下来便是涉及徭役的庸。汉末的徭役以军事为主,从兴修城池到运输粮草都需要耗费大量劳力。这方面当然是太史慈更有权威。不过这会儿的太史慈没有就徭役提出自己的建议,反倒是皱起眉头向蔡吉询问道,"主上将冀州屯田制改为均田制,那军屯可还保留?"屯田制是目前军屯制实施的基础,蔡吉更改了屯田制自然会影响到军屯制。其实均田制也有相关配套是军制,那就是府兵制。该制由西魏权臣宇文泰建于大统年间(535~551),历北周、隋至唐初期而日趋完备,唐太宗时期达到鼎盛,唐玄宗天宝年间(742~755)停废,历时约二百年。府兵制最重要的特点是兵农合一。府兵平时为耕种土地的农民,农隙训练,战时从军打仗。参战武器和马匹皆由府兵自备,是中国历史上极其重要的一项军制。但是府兵制必须建立一套独立的军府系统来负责府兵的选拔和训练,势必会颠覆汉末现有的军制。所以蔡吉打算先推行均田制打好基础,再由上至更改军制。想到这里,蔡吉便顺势答道,"孤会保留军屯,凡入军户者,皆免庸调。"太史慈得了蔡吉明确的答复,满意地点了点头,不再发话。蔡吉却觉得还不够,便又清了清嗓子说道,"均给民田事关重大,须由德才兼备之士来主持实施,方能惠及民生。"言罢蔡吉转身朝着坐在身旁的田丰拱手一拜道,"元皓先生为人刚正不阿,又熟悉冀州风土认情。孤欲举荐先生为冀州刺史,统领冀州百官主持均给民田事宜。还请先生莫要推辞。"太史慈与刘义逊现下虽是冀州四郡级别最高的武将文臣,但他二人并没有因蔡吉举荐田丰为冀州刺史而心生不满。这不仅是因为田丰的才华早已闻名于世,更因为即将推行的均田制急需田丰这等镇得住场面的冀州名士来充当领头羊。于是紧随蔡吉之后,太史慈与刘义逊也跟着双双向田丰劝说起来。“还请元皓先生莫要推辞。”“冀州上下急需先生之才。”面对蔡吉等人殷切的举荐,田丰一时间陷入了犹豫之中。接受刺史之职有违他之前暗自定下的底线,但他又真心诚意地想要参与均田制的推广与完善。因为田丰已敏感地意识到均田制可能是继井田制之后又一名垂青史的制度。哪怕蔡吉日后横遭不测,她所定下均田制依旧会被后世的有识之士不断借鉴引用。自己作为参与者岂不是也能流传百世?更有甚者或许连同之前附逆袁绍的污名也能一并洗清?“先生可是对均田制有所不满?”蔡吉望着田丰饶有兴致地轻声探问道。下一刻回过神来的田丰眼中不再有任何犹豫与畏缩,取而代之的是寻找到新目标的热切与激情。就见他心悦诚服地朝蔡吉俯身一拜道,“丰愿为均田制进献绵薄之力。”·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