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芄侍立在一侧,眼神瞟着一位大臣写的东西,双手笼在袖子里,两指竖着暗暗依样画葫芦,操控奴娇手里的笔挥洒自如。
有后门不开,天诛地灭。利人利己,方便快捷,也不白瞎了一身仙术。
祭词写完收走,被送到主礼官手中,整齐归拢到一起,投入一个长得像炼丹炉的大鼎中焚烧,烧完后,祝词送达上天。由于鹿皮纸含有皮革材料,焚烧后,炉内还剩下不少灰烬,将灰烬取出,封入龙纹锦囊,供奉在宗庙里,步骤才算圆满完成。
太监即将来收走华太后面前的祝词,明芄抖擞精神,深呼吸,捏了个小小的指诀,嘴里嘀咕一句,像在念经,一朵洁白的透明的莲花无声无息地贴在那张鹿皮纸背后,仿佛薄冰融化一般,又消失不见。
祥瑞的火苗在鼎内熊熊燃烧,香烟缭绕,袅袅升天,祭祀的主礼官,头戴面具,手擎法鼓,跳大神似的围着大鼎舞动唱和。众人默然伫立,看着炉火焚烧,那是祥瑞的火苗在跃动。
荣殷王也在看,促狭的凤眸眯起,目光深邃神秘,像在期待什么好戏,他对那位“正牌大仙”很有信心。
半炷香不到,鼎内火焰熄灭,青铜盖子揭开,主礼官拿小刷子正想取出灰烬,忽然全身僵直,一动不动定格在鼎前。
那焚烧鼎里,除了一摊灰烬以外,还安然躺着一张鹿皮纸,完好无损,完全没有被焚烧过的样子。
明明是一同被送入焚烧的,为何其他祝词都化为飞灰,却只剩下一张?对此,只有一个解释,那就是上天不接受,而上天不接受,**裸地代表着,写祭词的人德行有亏,神明唾弃。
第二个任务:秋祭大典,使太后祭词不焚。
明芄终于明白为何荣殷王要问她会不会辟火决了。得亏最近对步生莲的体悟深入不少,活学活用,简简单单一个小法术,给一张鹿皮纸辟火,小菜一碟。
主礼官主持祭祀已十数年,饶是经验丰富,也没有遇到这种情况,立即眼珠瞪圆,脑子空白,惶惶然不知如何是好。
后头,太后忽然瞥见那一抹明黄,瞳仁收缩,霍地想站起身,又一个趔趄匆忙回座,宫女一窝蜂上来焦急关切。太后双手紧握,蔻丹指甲戳得掌心生疼。又去看小皇帝,奴娇也是一脸呆愣,那惊诧懵懂的表情不像是装的。二人不知为何,不约而同将目光投向荣殷王。
荣殷王却谁也不看,小金扇子敲敲掌心,嘴角噙起抹若有若无的笑。
呆愣片刻,主礼官终于回过神来,出手如电,将硕果仅存的鹿皮纸收进袖子里,若无其事地继续收集焚灰,倒进锦囊中。
天降不详,不可宣扬。除此之外,主礼官还能怎么样呢?
可当下众目睽睽,在场的百十位大臣,没有八十,也至少有十八人注意到主礼官欲盖弥彰的举动。而且那张鹿皮纸,是明黄色的,现场有资格使用黄色纸张的,只有两个——皇帝和太后。再根据太后此地无银三百两的表现,八成就是她了。
此兆大凶,可大臣们心照不宣,看到了也当没看到,一个个要么装哑巴,要么充眼瞎。小小插曲很快过去,主礼官宣布祭奠结束,众人有条不紊地回了皇城。
第二日,天降异象,祝词不焚的事在荥南城不胫而走。百姓最喜欢嚼舌根,又有华国公府搜刮民脂民膏,仗势欺人,臭名昭着在先。上苍不喜太后的传闻,便如秋风卷落叶一般,荡起满城窃窃私语。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自此,秋祭发生的事就像根刺,梗在太后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