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萧儿灰溜溜的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不用看也知道又失败了。
依照她的性格,虞鸢用脚趾头想都知道是什么原因,太直白了,谈生意一上来就给了自己的底,还怎么谈,只能别人杀个片甲不留了。
尤其是还遇到个不是那么愿意卖的卖主。
“他还是不愿意卖吗?”虞鸢明知故问,不是打击秦萧儿的,是帮她找症结所在。
秦萧儿叹气:“是啊,烦死了的,理都不理我,神气什么。”
“像李老板这样的人不缺钱,你给再高的价格也打动不了他,不如想想怎么旁敲侧击知道他想要什么,以此作为交换的条件来谈,说不定能成。”
她的提议是个好思路,可问题是怎么找到李老板想要的,秦萧儿苦恼叹气。
买马的事情一拖再拖,情况不乐观。
墨君炎那边的情况就可谓是形势危急了。
粮食、人手、药材都不够用,每天患病的人不断的增加,治愈的法子还在摸索,再耽误下去,只怕江南就真的变成只能进不能出的死城了。
封城的命令下达,闹得城内百姓人心惶惶的,不然再让人散落出去,情况就更加危险。
相比之下,为了更多人的安全,他只能封城。
此时天公不作美的飘起小雨来,空气中透着彻骨的寒意,似要侵入人的骨血般,冷的人瑟缩,抗都扛不住。
江南糟了难,又有了瘟疫,现在来一场大寒的话,不知有多少流散在外的百姓得冻死饿死,墨君炎冷峻的脸上满是郁色。
第一次墨君炎产生了无能为力的感觉,面对这场瘟疫的束手无策。
可他不能退缩,若他没了法子撤退了,那么朝廷就会考虑不再保江南,牺牲江南的人换举国平安,到时候江南一城的百姓,就只有等死这个结局了。
乾坤未定,尚可一搏,那他墨君炎就拼死一搏好了。
墨君炎望向天空中飘洒的小雨,暗自下决心,他要与江南同在。
“殿下,陡然降温别受寒了。”孤影拿着披风来到了墨君炎的面前,行礼后将衣服递上。
他是有衣服穿,冷不着饿不着的,可城中的百姓,多少人连个躲雨的地方都没有。
心里不是滋味,苦涩蔓延。
“召集所有的医官,共商防疫之事。”墨君炎清淡的声音传出,语气里满是坚定。
他可不会坐以待毙,即便心中苦闷,那也不能耽误救灾防疫的事情。
孤影拿着手中的披风,何尝不懂墨君炎的心情,来了这么多天,饶是见惯了生死,他心中仍然颇为触动,殿下必是对江南的事情忧心不已的。
“是,属下这就去办。”孤影立刻退下去办。
时间宝贵,不可耽误,很快就通知齐了,大家刚聚集起来,墨君炎就来了。
大家都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将防疫之事贯彻到底。
不浪费时间的墨君炎一句废话也无:“现在重灾区的情况如何?”
负责重灾区的医者拱手:“相较于昨日死亡人数多了十几人,从轻患者那边送来了二十多人。”
闻言后大家心里头都沉闷起来,压抑的让人喘不过气。
“另外,我们感染了两名医者。”负责重灾区的大夫声音都抖了,都是半大的孩子,常常接触到患者,就这么没了。
低迷压抑的气氛传播在众人之间,不少人眼眶发酸,他们来的这么几天,见了太多生死离别,情绪受到感染,小心脏遭不住了。
这个时候还是得墨君炎主持大局:“安葬后给家里人多发点抚恤金。”
别听这话冷漠,但这是最能帮助到他们家人的方式了。
感染的人尸体都得处理,生前所用的一切都要毁掉,就连骨灰都带不回去,那他们能做的就是多给点抚恤金,让活着的人好好的活着。
“我们带的药材可还够用?”墨君炎提到这个,剩下的医者就忍不住的叹气。
“哪里还可能够用,患者日益增长的人数清点都清不过来,药材一车一车的用,只怕坚持不了多久了。”说的话很丧气。
也是不可否认的事实。
墨君言明白现在情况严峻,每个医者都是咬牙在坚持:“这个我来想办法。”
大家都累的不行,说话自然也没那么客气,带着情绪,他得担责,承担这些压力。
给医者们分担去了,医者才能更好的全心全意的帮助患者。
这个商议防疫的会程开了很长时间,墨君炎不仅要负责药材等一应事情,还得调整医者们的状态,疲惫不已。
等医者们全都去忙了,自己又召开了另一场。
现在阴雨连绵,难保不会下大了,淋了雨体质差不仅容易感染风寒,染上瘟疫就更不秒了,所以要搭建临时避雨得地方,让百姓们都别被淋。
墨君炎吩咐让人即刻去办。
这件事解决了还有关于粮食补给、其他物资的事。
封城后江南的百姓即便是有存粮,又能维持多久。
瘟疫蔓延,遭受天灾,今年可以说是颗粒无收,他们的粮食不仅没法自给自足,还得靠朝廷放粮,且这批粮食需求量很大,要维持到他们治好瘟疫。
甚至得供粮等到能再次农耕时,百姓们才有活路。
医者也是远远不够用的,一个医者就算是全天无休,昼夜不眠的照顾患者,一天都看顾不过来所有的患者,别提还有突发事件,医者就是过劳死都忙不过来。
所以他还需要人手。
开完好几场商议会,墨君炎累的不行,嗓子都哑了,可他没有休息的时间。
现在所有的时间都是用来和阎王赛跑的,他想要救人,那就的拼命的跑。
墨君炎整理所需要的物资,这些东西靠他一个人是拿不出来,就算他富可敌国都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拿出来。
所以他要向朝廷要物资,向全国的医者请求支援。
墨水在洁白的纸张上留下痕迹,一笔一划书写的不仅是所要的物资,更是江南百姓们活下去的机会。
他极其认真的写下了所有需要的东西,再三检查,生怕有所遗漏。
完成后交给了信使:“八百里加急,务必送到陛下面前。”
“是。”信使郑重领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