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敏言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北宋搅屎棍 > 第十二章 梨园子弟

第十二章 梨园子弟(1 / 1)

好容易等到戏一演完,李琦不等赵项使人来寻,向着舞台上拍拍手,顾惜惜领着一众未卸妆的女子齐齐亮相,在台上福了下去,“恭祝太皇太后、太后、圣人万寿无疆!

“太皇太后,这次可曾满意?”李琦转头向老太太笑道。

“中,中的。”老太太笑的见牙不见眼,朝台上示意道,“赏,连同上部戏的,一发打赏!”

顾惜惜带着众人再拜谢了赏,太皇太后向顾惜惜招手道,“确是可人的娘子,且换了状元服来,也让老身仔细看看咱大宋的女状元。”

顾惜惜羞涩一笑,带着众人退去了后台,赵项脸上挂着哭笑不得的表情直接转了过来。

“官家,太皇太后可是赞不绝口呢。”李琦先堵住皇帝的话,老太太都说好了,君臣就是有点意见也不好翻脸反对。

赵项没好气的瞪了眼李琦,向太皇太后道,“孃孃,这都尉拿科场取笑,视士子如无物,皇家公主也拿来戏耍,实在该打,此戏还当商榷。”

老太太摆手道,“无妨的,图一乐而已,难不成总是悲悲戚戚的故事,若士子反对,更当羞愧发奋才是。”

李琦看老太太撑腰,忙顺着话道,“官家,臣听闻一则民间趣事,登州丰产,有农家炊饼足食,小郎对父曰:今日美食饱矣,未知官家餐饭何如?其父答:官家自是餐餐炊饼,三五枚甚少。”

一听李琦说完,场中之人掩口而笑,老太太边笑边道,“官家何曾只识炊饼?”

赵项忍不住也笑了,李琦道,“民间不识天颜,多有谬误,这《女驸马》改编自民间趣话,官家若禁,可否禁得民间芸芸众口?”

赵项点点头,“都尉言之有理,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是朕想左了。”

“官家英明,大宋不以言罪人,这戏曲一开便是泥沙俱下,朝堂只需善加引导,去芜存菁,诸多戏曲竞相产生,自有那传唱千年的精美戏曲留存。”李琦正色道。

赵项哈哈一笑,待要回转时一身状元服女扮男装的顾惜惜被内侍领来。

顾惜惜忙福身行礼,脆声道,“奴奴见过官家。”赵项眼神一亮,停下脚步伸手去扶。

李琦心中咯噔一下,顾惜惜已闪身,重又向太皇太后等妇人见了礼。

老太太不着痕迹的扫了眼皇帝,示意顾惜惜站到身边来,拉住手道,“好个俊俏的官人。“

顾惜惜羞的抬不起头,赵项尴尬的清了下嗓子,对李琦道,“孃孃如此喜爱此戏,都尉便让顾娘子入得宫来,闲暇时为太皇太后表演。”

李琦暗自叫苦,这神宗也有猪哥时啊?顾惜惜进了宫还怎么唱戏,弄不好就是赵项偷香窃玉,他瞄了眼圣人,真要如此朝堂的相公该喷死自己,皇后少不得要嫉恨在心。行,眼下可是你这皇帝撞上来的,自己正愁找不到合适机会呢。

李琦肃容拜道,“官家方才要教化万民,顾娘子入了宫这戏曲如何传播?臣请官家提御笔,书写‘梨园子弟’,让百工从此多出一行,开我大宋煌煌盛世。”

“都尉此法甚妙。”不等赵项反应过来,老太太直接道,“传唱戏曲,怕是那些士子不屑为之,终归要着落在女子身上,官家,三百六十行多出一行,确是场幸事。”

李琦瞅了眼太皇太后,老太太暗暗使了个眼色,原来都看出了,不愧是人老成精,顺着李琦的话就掐灭了皇帝窃玉偷香的心思。

圣人在一旁看在眼里,有老太太撑腰,她向内侍暗使了眼色,笔墨纸砚很快被送了来,喜欢顾惜惜的戏曲是一回事,但让出身烟花的顾惜惜入了宫,自己心里不舒服倒也罢了,皇家的脸面却不好看。

赵项意识到自己的小心思被看破,之前确实毛躁了,他哈哈一笑,顺水推舟的接过笔,写就了“梨园子弟”四字。“梨园”二字的寓意起自李唐,用在戏曲上自是相映成章。

李琦恭敬的接过御书,赵项道,“此梨园已非彼梨园,具体章程还得相公拿个细则,都尉且随朕来。”

两人别过宫中妇人,一前一后向左侧绕去,赵项停下脚步,转头目视身后的李琦道,“你且给顾娘子脱去乐籍,这园子暂且留给她,朕闲暇时还来听戏。”

李琦心中急转,赵项还不死心啊,宫里不行就跑宫外来,后世的记忆里似乎有个赵家的皇帝和行首偷会,不知是北宋南宋,莫不是就眼前这位?他一时间找不出推脱的话,忙道,“官家既是要观戏,这眼前的戏曲种子便该都除了乐籍,如此传播戏曲也名正言顺,总不能一边应付着欢场之事,一边演绎着仁义道德。”

赵项瞅瞅李琦,不知他是真糊涂还是假糊涂,想想却也有道理,单单只除顾惜惜一人的乐籍有些掩耳盗铃,他点点头道,“善。”

李琦大喜,眼下唯一便是顾惜惜的麻烦,皇帝看上了,对方算起来是自己的红颜知己,他都把一亲芳泽的念头强压,这要是转头给皇帝牵线,岂不是太不仗义,太不男人?

赵项再次举步,李琦边跟上边急速思考着,至于给两人牵线自己能得什么好处根本未想,这事还得看顾惜惜的意愿再做决定。

“……国朝每遇灾患,必收拢流民以充军士,国初至今,兵员冗杂倍于历朝,徒耗钱粮无算,且翁翁老朽与黄角童子充塞其中,何堪一战?此中弊端历历惊目,有为之时莫急于今日!”

“老夫何尝不知禁、边军士之况,此中缘由已积百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介甫还当慎重才是。”

两人来到左侧,富弼和王大牛人正辩论着朝堂之事,赵项没打断二人,驻足细听。

两人还在争辩,一个说急变,一个论缓济。

李琦听了一阵,王安石提出精简军队,裁汰老弱,合并军营,又提出将兵法,挑选武艺较高、作战经验较多的武官专掌训练,使兵知其将,将练其兵,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富弼却是担心裁汰到民间之人无处生存,引来军队哗变,建议缓行。

来自千年后的李琦当然赞同王大牛人的意见,可是宋朝的现状确实很让人为难,将门出身的李琦多少知道点,大宋实行强干弱枝,内外相制,光汴梁城内城外捧日、天武、龙卫、神卫各军就发展到二十万,再加上龙威、宣威十余万人,依托黄河运来的物资很大部分都耗在养军上,汴京城中一半的平民其实最早都是禁军的家属,陆续多年的转变逐渐向市民阶层演化。

赵项朝最苦悲的是没银子,裁汰兵士可不是把人赶出军营就行,钱给少了也不行,得保证转为民籍的军士能生活下去。王大牛人也是逼的没法,想从汴京先开始裁汰,京城退下的人谋个生活出路的机会大些。厢军散于各州府,负责各项杂役,裁汰起来牵连太广,短期里也无法见成果,至于边军那里,他还不敢动,宋辽边境和宋夏边境都需要大量军士守卫。

富弼却不赞同先拿禁军开刀,京畿要地,军士少了缺乏安全感,裁下来的士兵一旦生活无着落便是祸乱之源,只打算缓缓的将大宋南部边军逐年裁汰一些。

两人还在试图说服对方,李琦忍不住道,“首辅,兵在精不在多,暂调几都边军来京,与禁军比试一番高下立分,无用之兵尽可裁汰。”

富弼和王安石转过头,见是李琦插言,倒不奇怪,李琦出身将门,有此建议也算应当,冗兵一事朝野有识之士议论了好多年,关键李琦太不自觉,守着驸马身份胡乱开口。两人还算给面子,知道李琦只是无心之失,没理睬李琦的建议齐齐向皇帝望去。

赵项暗瞪了李琦一眼道,“此事待诸位相公拿出章程后再议。”

李琦吐了吐舌头,要是有御史在,八成小屁屁得开花,裁军之事肯定不会象自己想得那般简单,牵扯各方角力,他懒的去琢磨,展示手上的御笔“梨园子弟”向两位相公说了前后,不着痕迹的暗示了下皇帝的小小私心。

果然,修炼成精的首辅和王大牛人齐齐听懂了李琦的话外之音,十几个官妓除籍算不了什么,就是那白纸黑字的“梨园子弟”也被放过了,至于传唱戏曲,两人都认为是很多年后才能见效的事,当务之急是拦住皇帝的花心。赵项眼下怎么看都是个有为之君,可不能把心思用在窃玉偷香上。

王安石清了清嗓子,首先开了口,“官家,今日这些小娘身份尴尬,用以传唱戏曲教化百姓似有不妥,臣以为还是全部发回乐籍,重选良家由驸马教授。”

李琦心里咯噔一下,“王大牛人啊,你可别害我,好不容易挤出条路,你老一句话就给打回原形。”

赵项沉吟了下道,“由良家来唱戏,怕是难寻,强自索来岂不扰民,更辜负太皇太后一番美意,还是除了籍专心研学戏曲,不妨事的。”

赵项的话让李琦暗念了声“阿弥陀佛”,却想不出如何解眼前的困局。

最新小说: 断袖相公,乖乖... 抗战:开局一本帝国成长手册 病弱权臣的玄学小娇妻 流放宁古塔后,我靠科举改换门庭 极品皇太子 特种兵:军区建基狂魔! 我在大唐有块田 大明:史上最强皇帝 穿越成一个陪嫁丫鬟 柯南之我懂兽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