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白毦兵
史书对“白毦兵“的记述不多,仅一句,《诸葛亮集》:“到所督,则先帝帐下白毦,西方上兵也”。
到,是指白毦兵的指挥官陈到,陈到,汝南人,在刘备在豫州时成为刘备属下,随刘备转战四方,名位常亚于赵云,都以忠勇著称,先帝帐下,这点没有明说,但白毦兵是刘备的禁卫。
陈到,小白认为值得一提,因为《三国演义》里老罗根本没有提到他。
蜀后主初期(223、224年左右),陈到被任命为护军、征西将军,封亭侯。诸葛亮在与兄诸葛谨的信中提到:“陈到所督,是先帝帐下的精锐,蜀国的上等部队。“
《三国志》记载:“征南厚重,征西忠克,统时选士,猛将之烈“。这里的“统时选士,猛将之烈“,指的是统率挑选的白毦兵,个个都是猛将之流。征南指赵云,征西指的就是陈到,和赵云一样,都是猛将,但是这位蜀国猛将在《三国演义》里面居然连名字都没有,实在奇怪,因为他本来是刘备帐下仅次于赵云的悍将,这可能是因为罗贯中给蜀国写出的猛将之多已经大大超过了史实,只好委屈陈到了,另外陈到在历史上“名位常并赵云,俱以忠勇之将称“,有了一个赵云已经够典型,罗贯中可能在构思的时候将二人合并了,于是演义中陈到的威猛只好在赵云的影子里了。
下面正式谈谈白毦兵,这支小白排在第三的部队,“陈到所督,是先帝帐下的精锐,蜀国的上等部队。“是对它的概括,这支部队在史上记载不多,总的来说,就是下面两点:一、多次救刘备于危难之时,是蜀汉的主力部队;二、守卫蜀汉。
其中传得最广的一个事迹就是说刘备夷陵败后,几百名白毦在陈到的率领下挡住了追来的十万吴军,愣是让他们无法过关,颇有种温泉关三百斯巴达的意味,或许这事迹被夸大了,但是这支部队的强悍也可见一斑,可以说是特种兵级别的部队。
不过在陈到亡后30余年,白毦军也所剩无几,再无任何记载,而蜀汉亦走向末路。
这支部队人数不详,综合看来也就小几千人,不过恐怖的实力摆在那儿,作为皇帝的禁卫,实力能差?不过因为没有白马义从出名,就摆在第三吧。
四、先登死士。
关于这支部队,记载不多,但是“先登”这两字,就说明了这支部队的地位:率先攻上城楼,“死士”说明了性质:不怕死。
“绍令麹义以八百兵为先登,强弩千张夹承之,绍自以步兵数万结阵於后。义久在凉州,晓习羌斗,兵皆骁锐。”
这段话是对先登死士为数不多的记载,大概意思大家都能看懂,其中四个字尤为关键,“晓习羌斗”,意思是说麹义对于对付骑兵的技巧非常熟悉。
八百“先登”在袁绍大将麹义率领下击败公孙瓒的“万余”骑,其中还包括精锐的“白马义从”!虽说因为两者存在克制关系,而且公孙瓒存在错误的决断,但是这也不能掩盖先登死士强悍的事实。
说说麹义这人,似乎并不出名,但是不要看不起被演义忽视的他,他在前期的表现比所谓的“河北四庭柱”还抢眼,但后来因为居功自傲,被袁绍杀死……
好了步入正题,这支部队真正的出名是在界桥之战,以八百人使几千白马义从史上除名,史书记载:“瓒见其兵少,便放骑欲陵陷之。义兵皆伏楯下不动,未至数十步,乃同时俱起,扬尘大叫,直前冲突,强弩雷发,所中必倒。”
从战绩上来说,这支部队比白马义从强悍,但是却排在第四,小白的理由如下:
先登死士属于重装弩兵,配备大型盾牌和重弩,专门克制骑兵,消灭白马义从后,从此让这部队名声大震,但除此以外,基本没有别的亮点,而且最主要原因是人数太少,即便强悍,能掀起多大的风浪?
而且不像白毦兵有传说性质的战绩,所以列在白毦兵之后。
最后补充说明,曾经被袁绍寄予厚望的“大戟士”面对公孙瓒的白马义从时,根本没有还手之力,最后还是麹义的先登死士来救了袁绍,不过小白查了资料,发现并没有关于大戟士的明确记载,所以……不过本小说中还是会写到的,排名就算了。
五、陷阵营
“顺所将七百余兵,号为千人,铠甲、斗具皆精练齐整,每所攻击,无不破者,名为陷阵营。”
这支部队的统领是高顺,又一个被演义忽视的大将,史书记载其人“为人清白,有威严,不饮酒,不受馈。”可以说是典型的刚正不阿。
他麾下的“陷阵营”是吕布军中一只王牌部队。值得一提的是,陈寿大神的《三国志》从简,惜墨如金,即使是蜀汉诸大将,东吴诸都督,诸曹诸夏侯,也都没有单独立传,但对描述不多的高顺,却把他的“陷阵营”也写了进去,而且说“每所攻击,无不破者”,另有记载“每战必克”,陈寿舍得花笔墨来写,说明值得重视,而且从描述来看,只要打就会赢,可见其地位之高,战斗力之强。
“铠甲、斗具皆精练齐整”说明陷阵营是重装部兵,并没有提及马。
狐疑的吕布唯一信任的大将是高顺,他唯一放心的部队就是“陷阵营”。
可惜吕布没有帅才,没有充分发挥这支部队的作用,而这支部队,在吕布高顺被曹操处决后,就再无音讯,或许是被灭了,或许是被改编了,毕竟只有700人,因为其“每战必克”,小白排在第五,毕竟人太少了。
六、西凉铁骑
“先主遣人迎超,超将兵径到城下。城中震怖,璋即稽首,以超为平西将军,督临沮,为前都亭侯。“--《三国志·蜀书六·关张马黄赵传第六》
西凉铁骑,也就是马超率领的精锐重骑兵,周遭铁甲,防御强悍。
马超的部队,大半都是西凉人,又都以骑兵为主,所以人们常常称他们为“西凉铁骑“。
西凉铁骑,是蜀国最具有的攻击力的重骑兵部队,士兵周身精钢铁甲,防御能力又极高,是蜀国的三大精锐之一。
“西凉铁骑“的威名,起初来自对曹魏的对抗,曹操就曾说过这样的话来:“马儿不死,吾无葬地也“,实在是对马超及其他所统领的部队有惧怕感。
“西凉铁骑“的最大威风,可能就是开头所说的,当大军兵临界益州城下时,惊得满城震恐,因而就早早地投降了。
后来蜀国建立之后,也正是这支西凉兵团,一直把守着蜀国的边疆之地,使得外族不敢侵犯。
关于西凉铁骑有个趣闻,“超军中多高鼻深目者”,其实马超的部队中是有罗马来的军人,而罗马帝国,在当时可以说是除了大汉之外另一个高度发达的帝国,步兵骑兵极为强悍,西凉铁骑大量吸取了罗马军阵的优点。
西凉铁骑有其他部队没有的一种武器,那就是标枪,另外还有源自希腊的密集军阵,重装盾牌。葭萌之战,连见多识广的刘备也对这种战术十分欣赏。
中期蜀汉军队战斗力强的一个原因,就是诸葛亮吸取“西凉铁骑”的训练和严格纪律性进行练兵。
西凉铁骑,虽说是“铁骑”,是重骑兵,但是因为当时马铠并不普及,所以只做到了人重甲,马皮甲,因此依旧存在对付不了“强弩”的弱点,曹操打败西凉兵主要是计谋,但和其战术也有关系,那就是筑城后,用强弩远射西凉兵,由于“西凉铁骑”只装备标枪而无弓箭,射程有限,所以十分被动。
再有一个缺点就是机动力的不足,因为士兵穿着笨重,所以它并不是无敌的,在和曹操王牌精锐“虎豹骑”的较量中处于下风,这和它的重型装备是分不开的。
除了大败曹操和吓降刘璋,再没有其他辉煌事迹,虽说战法多样,装备精良,但也舍弃了骑兵的灵活快速的特性,因此排第六。
七、丹阳兵(解烦、敢死)
关于兵种的名字有两个说法,一是“丹阳”,因为这个兵来自丹阳,二是“丹杨”,即扬州丹阳。
“大将军何进遣都尉毋丘毅诣丹阳募兵”
“太祖兵少,乃与夏侯敦等诣扬州募兵”
“谦以丹阳兵四千益先主,先主遂去楷归谦。”
为什么何进,曹操没兵了就跑到“丹阳”去募兵?因为“丹阳山险,民多果劲”,而四千丹阳兵就可以让刘备离开田楷归陶谦。
丹阳兵影响最大的还是东吴。“时吴景尚在丹阳,策从兄贲又为丹扬都尉”孙策平江东靠的就是那几千“庐江上甲”,即“丹阳兵”,孙氏一族对“丹阳太守”一职也十分慎重,大多都是孙氏亲族担当,就好像虎豹骑统领都由曹氏宗族担任一样。
东吴的两大王牌部队“解烦”“敢死”,大多士兵都是从丹阳兵中挑选而出。
后来诸葛恪专政,其中一大资本就是他身为丹阳太守,手中拥有丹阳兵。“权拜恪抚赵将军,领丹阳太守,授棨戟武骑三百。”
丹扬之地既是东吴的兵源,也是一大毒瘤。“俗好武习战,高尚气力,其升山赴险,抵突丛棘。若鱼之走渊,猨狖之腾木也。时观间隙,出为寇盗,每致兵征伐,寻其窟藏。其战则蜂至,败则鸟窜,自前世以来,不能羁也”可见丹扬之民是屡有反叛的。
后期丹阳兵在晋兵灭吴时也有表现,但是“三冲晋旅,不动”。说明他的组织性,纪律性和打硬仗的能力值得怀疑。
总体来说很强,但是素质不咋地,反叛,纪律差,的确是毒瘤,因此排第七。
八、无当飞军。
“诸葛亮移南中劲卒、青羌万余家於蜀,为五部,所当无前,号为飞军。即为无当飞军。王平任无当监。”
简单说“无当飞军”就是蜀汉于“南中”组织的一支精锐雇佣兵部队,他们的统帅是阴沉、严厉的王平。“平特见崇显,加拜参军,统五部兼当营事,进位讨寇将军,封亭侯。”
这支精锐部队擅长山地,丛林作战,号为“飞军”,名副其实。
在蜀汉的一系列行动中,尤其对曹魏的战斗中,这支部队居功至伟。“五月辛巳,乃使张合攻无当监何平於南围,自案中道向亮。”三千无当死士对抗拥有精锐骑兵的曹魏主力,重要街亭之战王平的无当飞军就已经参战。
最后在姜维时期,他们的末任司令官张嶷为保护姜维大军撤退,“军前与魏将徐质交锋,嶷临阵陨身,然其所杀伤亦过倍。”所有“无当飞军”也在这一战中全军覆没,但他们“所杀伤亦过倍”。
从战绩来看,很强,而且它属于蜀汉三大精锐部队之一,但排在第八,主要是因为这支部队是雇佣兵部队,其二,在与徐质的军队战斗中却全军覆没,要知道徐质是三国后期的将领,当时英雄都已经陨落,没有诸葛亮这样的大神,也没有了虎豹骑这些精锐,但却全军覆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