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后,元历1333年,夏光宗昭武十二年二月一日,对于洛京城的百姓来说只是一个平凡的日子,但对于夏朝官场却有着特殊的意义。
偌大的太极殿上,臣子们分两列而站,此时大朝会正在进行中,可跟往日不同,今天没有一个臣子说话,他们都低垂着头、沉默着,眼神则不约而同的瞟向大殿中最显眼的那个位置——皇帝的龙座。
原来,龙座上空无一人,皇帝呢?想必看到那空置的龙座,所有人都会问同样一个问题,皇帝在哪里?
不过,看大臣们的样子,他们似乎对此已经很有准备了。其实,别看他们现在都这么平静,放在半个月前,他们才没有那么淡定呢。
这还得从半个月前的一月十六日说起,那正是年后复印开朝的日子。以往,皇帝都非常重视这一天,因为即便是在年节中,皇帝也少有闲暇的时候,复朝之后就更是如此了,为此,大臣们的神经就是在年节中也无法彻底放松。
然而,今年却出现了蹊跷的一幕。
因为皇帝不在。
也不知道是不是故意隐瞒的,当十六日的早晨,大臣们一个不少的集结在太极殿上时,等了一会儿后出现的却不是皇帝,而是一道早已备下的圣旨。
皇帝竟然出去微服私访了!没错,皇帝趁着年节离开了皇宫、离开了洛京,进入了民间,声称要“体察民情”。这在朝堂上引起了很大的骚动,满朝文武大臣竟然谁都不知道,就是跟皇帝关系密切的尚书令轩辕纪和中书令司马韬都不知道。显然,皇帝有这个意思的时间已经不短了。
他不让大臣们知道,就是为了不让他们有机会阻拦,阻拦的理由无非就是担心他的安全。要是听了大臣们的话,皇帝就无法做自己想做的事,要是不听他们的话,那便是不纳谏,会留下一个坏的名声。
所以只能这样偷偷走,不事声张。当然,此举除了不想听到大臣们的唠叨以外,还是为了能够更好的了解民间的真实情况。皇帝出巡,即便征得了大臣们的同意,可能也要大张旗鼓,说不定消息就提前走漏出去了。这样,那些地方官员肯定会有准备,那还怎么看到真实呢?
皇帝出去也不会不做任何安全准备,有御林军大统领归心恕和紫霞戍总戍长公孙清在身旁护卫,他们现在也就是在各自的岗位上挂名而已,大多数事务都已经交给了他们亲自挑选出来的接班人,他们离开并不会影响到宫城的防御布置。
而在此期间,大臣们的奏折还是会按时按量的送往立政殿——交到皇长子的手上。
这也是皇帝的旨意,在他出巡期间,由皇长子李毅代为批阅奏折,李毅今年也已十五岁了。在平常人家或许仍是一个少年,但在皇家,他的责任就很重,尤其身为长子。皇后虽已于一年前诞下了嫡子,但不过才一岁多,大臣们依然还是看好李毅。
近些日子来,皇帝似乎也有相同的想法,从前年开始,他就把李毅安排进了立政殿,帮助他批阅奏折,说是要让他从小就熟悉政务。于是,很多人都认为这是对未来太子的训诫,他们也在私下里频频与李毅接触。
按照夏朝规制,皇子及冠时就要离开皇宫在外建府开衙,现在几位皇子还都居住在皇宫里,想要与他们接触必然不会像宫外那么容易。而淑妃西门云熟知其中的利害关系,对于那些送上门来的人情礼物,都是她代为接收处置的。至于其他的事情,李毅不说、淑妃也不知,或许只有皇帝心里清楚。
但不管怎么样,现在的大臣们心里还是清楚的,皇帝正值盛年,远未到他们选边站的时候。而这次,皇帝的出巡结果恐怕不会那么简单,说不定又要在官场上引发一场震动。
更多的大臣将目光瞟向了两大重臣——轩辕纪和司马韬的身上,随着两位老臣徐阶和李泰的离去,如今的大夏朝廷上,百官均以轩辕纪和司马韬马首是瞻,无论是他们在朝上的位置,还是站在他们身后的实权武将们,他们都是现在的朝廷翘楚,只见他们一如既往的平静。
“陛下驾到!”
一声唱喏在殿外响起,大臣们的队列整齐的向中间一转,整齐划一的躬下身,齐声道:“臣等恭迎陛下!”
话音未落,一个挺拔的身影便从外面一步一步走了进来、走过了大臣们的面前,走向那张龙座。
皇帝高昂着头颅、双目直视前方、脸色严肃,他稳稳的走上了台阶,转身坐了下去,随即面前的大殿上响起山呼:“臣等参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皇帝表情淡淡的抬起手:“平身。”
“谢陛下!”
“众卿。”皇帝扫视着大臣们,平静道:“朕出巡一月,今日归来,你们一定很想知道,朕在外面都看到了什么。”
看起来皇帝是想直入主题啊,大臣们心里不由都紧张了一下。
“朕这一个月来确实看到了很多以前看不到的、听到了很多以前听不到的。”皇帝的语气还是那样平缓,“今日,朕就与你们说清楚。首先,朕要让你们见一个人。”他昂起头朝外面喊道:“来啊,把人带上来!”
大臣们本能的偏过头看去,结果人还没到,声音就传进来了:“陛下!陛下饶命啊!罪臣该死,但请陛下饶恕……”
发出这阵杀猪般嚎叫的是一个身着深蓝色官服的中年男子,但他的官帽已经被摘掉了、身上的官服也破了很多,形容完全不像一个官员,更像一个流浪汉。
从他的官服服色上看,他应该是州刺史一级的。既然是被皇帝带回来的,那他的官帽肯定是被皇帝摘掉的,一般发生这种情况,定是这个官员有徇私舞弊、贪赃枉法的罪名。可竟然落在了皇帝的手里,他就是再告饶怕也留不得性命了,皇帝可是最为忌恨贪官污吏的。
两个御林军士兵押着那个官员走上了太极殿,让他跪在了阶下。
“陛下!”那官员还在不停的求饶:“陛下!罪臣……不,奴才!奴才有眼无珠、不识陛下,犯下大罪,求陛下饶了奴才吧!陛下!”他不停的以头抢地,额头都被磕破了。
皇帝的脸色渐渐沉下去,看着那官员,道:“若是你当初也有这等勇气,必不至于此。可惜啊!”随即,他低喝:“够了!”
那官员立刻打了个激灵,停了下来,趴在那里一动也不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