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时间过去了,中原大地的情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官吏体制方面,府州县的结构布局,发生了一些小的变化,其中的管辖关系予以了明确,作为州衙一级的所在,正在慢慢的退出历史的舞台,大晋王朝以朝廷、省、府、县四级为主,州衙基本没有属县,不少的州衙改为县衙,直接归府衙管辖。
行政区划方面,也在发生着逐渐的改变,继设立了江苏省之后,河北省、青海省等地方也设立起来了,行政区划更加的明确,应天府不再单独设立,划归了江苏省所有,唯一单独设立的就是顺天府,因为属于大晋京城所在,其级别略高于各省。
军队的模式完全固定下来了,大晋朝廷唯一拥有的军队就是江宁营和禁军,其中江宁营的将士总人数五十万人,分别驻扎在南方和北方诸地,禁军主要驻扎在京城,总人数两万人,负责维护京城周边的安全,军队的职责是维护国家的安全,不能够插手地方上的事务,除开驻扎在地方上这一点,其余方面,基本与地方脱钩,这一点是严格执行的。
军户制度被完全废除了,军人分为了两种身份,一类是专业军人,这一部军人的人数不多,他们进入军队之后,一切都由军队保障,包括年满五十岁,退役之后,照样领军饷,不过这类的专业军人,也慢慢会消失。之所以设立了专业军人,是因为在江宁营创建之初,大量的军人进入了江宁营,他们为大晋王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朝廷绝不会抛弃他们。
另外一类就是义务军人了。军队也是以这类军士为主的。
可不要小看朝廷招募军士,各地报名恳请进入军队的人数众多,军队之中的待遇能够吸引很多人,而且朝廷还有相关的规定,若是在军队之中表现突出,还可以得到相关的推荐,甚至在离开军队之后,直接成为地方上的吏员。
军官是固定的,这一部分是典型的专业军人。大晋朝廷的军校设立在京城,成立两年多时间了,报考军校和以前大明朝廷的武举考试差不多,只不过时间略长一些,考取军校之后,尚需要在军校学习两年到三年的时间,接着猜能够进入到军队里面担任军官。
军官的提拔和任命,以军校为主。也有在军队之中表现出色的军人,被提拔为下级军官的。这些人一样需要到军校学习。
都督府和兵部的职责划分也是非常明确的,都督府的大都督、都督以及下面的官吏悉数都是专业军人,都督府负责直接指挥江宁营,大都督乃是朝廷五大丞相之一,都督兼任兵部尚书,都督府直接归皇上领导。其余人不得插手,至于说兵部,除开兵部尚书、兵部侍郎是专业的军人,其余人基本都是朝廷官吏,兵部主要负责处理军队日常事务。譬如说军官的升迁报批,军饷的预算与支出,还有军队与外界的接触等等事宜。
曾经在大晋各地引发巨大反响的银行与纸币的事宜,早已经普遍,商贸交易基本都是纸币,铜钱消失了,金银珠宝也很少见了,纸币携带和使用的方便,已经被所有人接受了,至于说银行,业务开始拓展,不管是官府之中的官吏,还是士绅富户商贾,还是寻常的百姓,基本都要和银行打交道了,他们在银行存储了钱财,在大晋各地都可以取出来。
曾经有人担心纸币会贬值,会一文不值,但几年时间过去了,纸币的价值没有发生任何的变化,朝廷竭尽全力保证纸币的价值,已经取得了所有人的信任。
兵器和盐的交易,实施专营,不管是商贾还是百姓,都不得染指,这是朝廷和官府直接控制的,若是有人私下里交易,将遭受到严厉的惩罚。
朝廷和地方的分税制也开始实施了,不过有关这方面的事宜,争论很大,南方依旧比北方富裕一些,故而实施分税制,南方的官吏肯定是讨好一些,北方的官吏吃亏一些,其实朝廷实施分税制的原因,是让地方有着财税方面更大的自主权,核心目的是让官府有着更多的钱财投入到地方建设之中,同时官吏的收入更高一些,但朱审烜等人认为,实施了分税制,会令官吏的收入出现很大的差异,地方上投入到建设的钱财,可以通过协调解决。
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三省的职责也是很明确的,只不过尚书省事情最多,中书和门下事情宏观一些,重点在于诸多政策方面的探讨,都察院的权威早就树立起来了,各级官吏对都察院是又爱又怕。
户部属于尚书省所辖六部之中最为忙碌的,官吏人数也是最多的,特别是大晋朝廷调整了赋税政策、商贸赋税突出到第一位之后,户部更加的忙碌,为了能够更好的协调,户部专门成立了商贸司,商贸司由户部右侍郎兼任郎中,朝廷绝大部分的收入都是从这里得来的。
商贸巨大的赋税,也令朝中文武官员大跌眼镜,他们根本想不到,历来朝廷都是以农业赋税为主的,想不到大晋朝廷商贸的赋税收入,超过农业赋税的百倍了。
至于说统一发行纸币和银行的作用,户部的官吏是最为清楚的,其他的不需要多说,仅仅是诸多的藩属国、后金、日本以及西域等国,黄金白银珠宝都存入了大晋朝廷所有的银行里面,而且大晋朝廷发行的纸币,在藩属国、后金与日本都开始流通了,而且纸币很受欢迎,其价值丝毫不亚于黄金白银珠宝,也正是因为银行和纸币的效用,令外面的财富源源不断的流入到大晋朝廷。
到了这个时候,大晋朝中的官吏总算是彻底明白了,为什么皇上一定坚持要创办银行,为什么要统一发行纸币,原来可以通过银行与纸币,轻而易举的获得外面的财富,这比起派兵攻打掠夺财富,不知道要高明多少了。
在生活之中感同身受的,还有老百姓,几年时间以来,各地官府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修筑道路和改善水利设施,同时开始着手解决老百姓出行的事宜,这些都是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此外商贸的发达,令老百姓能够在农闲时节找到事情做,大晋朝廷取消了出行的限制,官府给每一个百姓都发了一张精致的卡片,这张卡片上面有个人的情况,凭着这张卡片,能够出入各地。
当然,商贸的发展也有区别,山东、浙江、江苏、福建和广东等地的商贸是最为发达的,胆子大一些的年轻人,农闲时节选择到这些地方去找事情做,因为道路修筑好了,早就有专门的商贾,利用马车来进行运输,故而到这些地方去做事情的年轻人越来越多,赚到了钱财,可以通过银行寄回家中。
大晋各地的局势异常的稳定,到了这个时候,你就是拿出来大笔的钱财,鼓动谁去造反,也没有人愿意出头,考不中进士可以到作坊去做事情,一样能够赚到钱。
农业依旧是朝廷高度重视的事宜,也是各地官府必须要重视的,山东等地,曾经因为商贸的发达,对农耕不是那么重视,结果官员遭遇朝廷的责罚,直接调整了,皇上有句话涵盖了一切,民以食为天,不管什么时候,粮食生产都是要高度重视的。
关于户籍管理的问题,也是朝廷颇有争论的事宜,主要还是大晋二年的科举考试,那一次录取了不少藩属国、日本以及西域的人士,这些人的户籍不属于大晋各级的官府,之后朝廷出台了制度,凡是要进入到朝廷为官的,必须要改变户籍,说白了,就是成为大晋的子民,但这个时候,还是仅仅限制于进入到官府为官的人员。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藩属国、日本以及西域的人士来到了大晋,一旦进入到京城或者是山东等地,很多人都留下来了,有不少人甚至表示不愿意回去了,要说大晋的繁华和遍地都存在的机会,肯定是吸引他们的。
到了大晋四年,不少人提出来要求,一定要改变户籍,这样他们才是堂堂正正的大晋人,才能够顺利的进入到作坊去做事情,也能够从官府那里租赁到土地耕作,更加重要的是,他们能够在这里结婚生子,扎根地方上面,于是朝廷再次讨论了户籍的事宜,这一次皇上提出了异议,主要目的还是需要控制外来人员的数量,令朝中很多官员感觉到奇怪,但皇上坚持了,每年能够改变户籍的人数必须要控制。
京城、南京、山东、浙江、江苏、福建、广东等地,外来人员的数量不少,特别是京城,大街上到处都是金发碧眼的西域人,金发碧眼的西域人和大晋子民成婚的情况也普遍的出现了,刚开始还有人感觉到惊奇,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情况慢慢不为人注意了。
学识丰厚的刘宗周、黄道周、钱谦益等人,早就进入到大晋学院教书育人了,只不过这所位于原大明国子监所在地的学院,教授的全部都是大晋高级别的官员,以及科举开始的进士和贡士、举人了,刘宗周等人的学术研究也普遍起来了,对于大晋各地出现的变化,他们是非常关注的,专门著书立说,引导着理论方面的丰富。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