钰子凯的孩子开始满地跑的时候,钰子欢还是没有将陆鸣拿下。
陆鸣碍于她父亲和哥哥的原因对钰子欢一向比较迁就,但只要涉及男女感情的问题便又装聋作哑,能躲就躲。
陆鸣固执的不愿在钰海接受高管职务,钰子凯和父亲起初也是期待着让钰子欢与他有结果的。因此多年来,父子俩也都一直明里暗里的推波助澜。可眼见陆鸣也都过了三十了两人仍没有什么结果,他们于是也就放弃了。
钰子凯后来也跟陆鸣说,你也三十好几的人了,实在不喜欢子欢,就赶紧找个自己喜欢的结婚算了,早点有个家,生活也能安定平稳些。
可陆鸣却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他说这么多年都被你们耽误了,现在晚也晚了,好姑娘早都错过了,现在随便抓一个还真不知道怎么过。看着你婚后也没觉得特别喜欢哪个,反而几个女人争风吃醋起来还头痛的不行。
钰子凯也只有苦笑,缘分这东西有时候也真是不好说。自己在国外上大学的时候也曾经喜欢过一个女孩子,对方聪明、漂亮、活泼,对他的各种殷勤也是来者不拒,可她的身边也总不乏各种青年才俊和富家子弟,而她对他们的示好竟也从不拒绝。
说那女孩子爱钱吧,她日常看上去又很简朴,说她虚荣吧,她也不是咋咋呼呼爱张扬的性格。直到后来他们发现她拿着收来的各种礼物,转卖用来资助一个好吃懒做的小白脸时,他们才觉得自己是多么的可笑。都说男人只知看脸看身材,女人还不是一样?
之后他也接触了很多形形*的女人,可是却一直都没有找到当初那种真正动心的感觉。也许人这一辈子,能否碰到一个真正喜欢的人也得靠运气吧,而陆鸣八成也是运气不佳的那一个。
现在钰子欢眼见着也已过了结婚的最佳年纪,但却一直心系着陆鸣不肯放弃,这让钰子凯也是非常的头痛。
之前钰子欢与陈昂交往,两人年纪相仿,他倒也是乐见其成。只是没想到她竟是为了陆鸣去做了把间谍,这倒是让钰子凯一时之间还有点难以置信。
他这个妹妹,一向娇惯任性、胸无大志,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嫁给陆鸣当全职太太,可没想到她竟然为了陆鸣跑去勾引和利用陈昂,看来以后她跟陆鸣之间怕是还要有的纠缠了。
程洋与陈昂自工地事故之后,两人关系恢复如常。程洋也开始回家住了,毕竟他们还是夫妻关系,她也不能让陈昂太难看。可是陈昂却一直负气似的经常在家里拿阿炜的事明嘲暗讽她,程洋看在他平时在公司还算识大体,决口不提这事,所以也就拿它当耳旁风了。
陈昂在接下来的半年多时间里跟着程洋一起策划和实施了几个大的项目,其中一个技术合作的项目原本是一家俄罗斯企业在跟钰海洽谈着的,可不知后来怎么又找上了绿锦。
陈昂初次跟对方接触回来后跟程洋说,对方跟钰海谈的项目与跟他们谈的不一样,钰海这边谈的是智能化方面的应用,而与绿锦这边是想用他们的电子薄膜技术合作开发产品。
程洋为了避免与钰海发生冲突,让陈昂联系陆鸣了解情况,刚开始陈昂因为之前钰子欢的事情很是不愿意,可气不过程洋说他没度量没远见,还是不情不愿的去了电话。
听陆鸣的意思对方确实是在跟他们谈智能化方面的合作,而至于合作什么项目陈昂基于商业机密也没好问,陆鸣自然也不会说。
可程洋总觉得一定哪里有问题。如果两个项目没有关系,对方为何由同一批人在跟进和洽谈,而像这种技术类型的工作一般都应该由专人专项负责,哪像现在这样两个项目同时进行的,即互相干扰也无益于提高效率。
所以第二次洽谈的时候,程洋是跟陈昂一起去的。因为事先跟陆鸣商量过,在会谈期间她接了陆鸣一个电话,两人跟老熟人似的聊了几句便收了线,随后她便发现翻译人员将这个信息传达给了俄方,而对方明显神情有变,在接下来的洽谈中也开始有所保留。
会议结束后“刚好”赶上午饭时间,程洋让公司安排与对方人员一起用了午餐,席间她便听到对方有人在私下小声嘀咕,说绿锦和钰海不合的消息似乎不准确,对方是没料到程洋听得懂俄语,所以一点也没防备。
程洋将她的所见所闻告诉了陆鸣,可还是没想清楚到底有什么问题,于是俩人便决定再继续深挖一下。
隔了几天,陆鸣便主动约了对方做技术讨论,讨论会安排在一个有休息室的会议厅里,会议期间程洋便坐在休息室里面。
陆鸣这次倒是挺豁的出去,拿出了不少他们的核心技术跟对方讨论,整个过程下来还真让程洋听出了一些关键。
这些俄罗斯人开发的产品,最终要运用的实际上是钰海与绿锦的两种技术中都具备的一项感光技术,虽然看上去不一样,但是应用在他们自己特有的产品中,这两种技术是有替代性的。也就是说,最后的结果必定是二选一,而最终哪家能达成合作,便只能看谁的条件更优厚。
程洋倒不担心绿锦和钰海在这件事上最终会成为互相竞争的对手,因为这些俄罗斯人的产品方案反而给了她一个更好的提示。事实上他们与钰海的技术完全可以运用在另一种已经很成熟的产品上,这种应用结合,不但可以实现目前俄方开发产品的所有功能,还能将双方技术的其他功能和优势也完全发挥出来。
这个意外的收获倒是让陆鸣未曾想到,他发现程洋这个女人的脑容量还真是惊人,不但储存量大,处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让人叹服。难怪陈锦禄一定要拿她当宝似的拴在身边,还不惜把儿子也拉出来搞婚姻绑架。
这件事最终以俄罗斯人的愤愤离场而收尾。
而绿锦和钰海两家则一拍即合,开始了企业二代们接手后的第一次愉快合作。
之后的事,程洋便全权交由陈昂去打理,而钰海那边的实际负责人自然是陆鸣。对程洋来说,这件事最大的收获并不是什么新技术的合作与应用,而是陈昂可以借此与钰海有个良好的开端。
论实力和手段,钰海一旦成为绿锦的敌人,连她也没有信心能够应对自如,而最好的局面就是大家有机会成为互惠互利的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