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施子败穿越前可是中学的语文老师。
所以才会对众多是经典传说,神话故事,和每个时代的历史有深刻记忆。
就在昨日,他总觉得朱泙漫这个名字有所不同,但又想都不到不同在何处。
可就在刚刚,他却乍然想起,朱泙漫不就是“枉学屠龙”这个典故中的人物吗?
要不是这个典故因为简单易懂,在以前被安排到小学的课文中,他也不至于现在才想起来。
但终究是知道了朱泙漫的来由,随即心中一阵兴奋,突然感觉到这次的事件任务了有很大的转机。
要知道“枉学屠龙”这个成语典故之中,是讲述在战国时期一个叫做朱泙漫的人,年少时候散进家财,消耗万金,随着一个名为支离益的异士,前去学习屠龙之术。
三年以后,学成归来,自负神异。
然而乡人要求他展示屠龙之术时,却发现世间根本无龙,白白学的屠龙之术,却无所用,被乡人嘲笑,传为笑话。
可以说在这个典故之中,那个朱泙漫完全就是个反面例子。并且这个典故的寓意,也是教导人们学以致用,不要荒废时间与金钱去做无用的事情。
依照记忆中,可以说这朱泙漫完全就是个一无是处的废人。
不过在真实的历史也应当是如此,否则现在的朱泙漫不会混的这么凄惨,流落街头,最后被荆母带回家,在家中做了一个家仆。
并且现在的他,就是普普通通的一个老朽,没有一点修为境界,也没有一点能力。
但是施子败却完全不这样认为,试问天下有没有龙?
在进入南天门前他不敢肯定,也只能将龙当做一个传说中的神兽,可在进入南天门后,自己都成了一个修士,岂会有没有龙?
虽然他还没遇见过,但他相信随着境界的提升,总有一天会遇见真正的真龙。
更何况,龙并并非只有一种,都说人族是龙的传人,而其中的人皇都被誉为真龙天子,以龙为标志。
这就是为什么在黄巾事件中,曹操刘备等人会被称为潜龙,那就是因为他们拥有登上皇位的资格,也是潜在的真龙天子。
换一种理解,可以说现在的嬴政,就是一条龙。
要知道,在后世,嬴政可是被誉为“祖龙”。
可想而知,嬴政的气运有多么旺盛。现在的嬴政还未一统七国,但也接连灭掉了韩,赵等国,可以说,现在的嬴政也绝对算得上一条真龙了。
而猜测到这,施子败就开始期待,这朱泙漫的屠龙术,是否可屠嬴政这条真龙。
当即找来朱泙漫,慎重的问道∶“朱老年少时可是师从支离益,学了屠龙之术?”
朱泙漫脸上颇为惊讶,开口道∶“主家怎么知道,我两位弟子都未学到这屠龙之术,又怎知我师从支子先生?”
听见朱泙漫的话,施子败心中也暗惊。
因为“子”这个称呼,在战国中可是只有极少数德高望重的强者人物,才能够配得上。如儒家孔子,荀子,道家老子等等,朱泙漫既然称呼支离益为支子,看来这支离益也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
毕竟作为传说流传,经过几千年岁月的清洗,已经很少人去关注这些传说中人物的本身,仅仅是通过他们的作为管中窥豹。
随即施子败向朱泙漫详细了询问一番,而朱泙漫倒也很坦然的如实相告,并没有多加隐瞒,或许他想来自己现在已是废人一个,并没有什么地方值得人惦记,也就统统说了出来。
至于那屠龙之术,他只有呵呵了。。
这样一来,施子败才知道原来朱泙漫是阴阳家弟子,而是支离益曾经却是阴阳“司命”,号称支子。
而阴阳家中的“司命”,则为首领之称,如墨家钜子,儒家圣人一般。
到了现在施子败才知晓原来朱泙漫的来头这么大,但是可惜,就跟诸子百家中所有学派一样,阴阳家的理念也发生了巨变。
曾经支离益倡导“平衡阴阳,融汇五行,制衡天下。”
而新的理念却是由齐人邹衍所提出的∶“顺应星辰,占卜周天,以应天下。”
简而言之,一个是平衡天下,一个是顺应天下,两种思想在阴阳家中发生了激烈的碰撞。
最后支离益败亡,而邹衍则登上了现在阴阳家“司命”的位置。
朱泙漫也在这场思想的衍变,教义的碰撞中,变成了一个废人,但他也是唯一一个继承支离益所创“屠龙术”的阴阳家弟子。
听了完了朱泙漫的故事,施子败也叹了口气,才发现这就是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啊。
虽然无比的残酷,但正是这一次次思想学派的激烈碰撞下,才能够绽放出这样璀璨的光辉。
随即施子败开口道∶“朱老,我想学屠龙术。”
话音一落,朱泙漫呆呆的愣住了,他实在想不到为什么施子败会想要学毫无用处的屠龙之术。
随即朱泙漫叹道∶“主家,你身为燕国上卿,淬神境的勇士,为何要向老朽学这一无是处的屠龙之术?”
施子败朗声道∶“几日过后,我便要起身屠龙,还望朱老的屠龙术相助。”
听见这话,朱泙漫笑道∶“主家莫闹了,这屠龙之术根本毫无用处。我年少时学成,欲要前去屠龙,曾在长江战过青龙,黄河遇过黄龙。”
“本以为可凭借屠龙术大展神威,想不到却发现屠龙术根本屠不了龙,反弄得我险死还生,引我自找死路”
“所以当时乡间传闻我学了屠龙术,却发现世间无龙。其实并非世间无龙,而是无屠龙术要屠之龙。”
说到这朱泙漫顿了顿,凝重道∶“主家可懂?”
听到这里,施子败更加确信了心中的想法,直接答道∶“我正要屠,屠龙术可屠之龙!”
话音一落,朱泙漫震惊的无以复加,终于发现施子败并非是一时兴起,而是有备而来,阵要学习屠龙之术。
他缓缓问道∶“龙在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