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敏言情小说网 > 历史军事 > 末代驸马 > 第四章 山东之局4

第四章 山东之局4(1 / 1)

俞百易掌管全军辎重,不到三万士卒的军备,随便凑凑也就够了。上次招募,即使条件要求的十分苛刻,亦在一个月内完成了两万余士卒的招募。这次虽说人数比上次稍多了一点,但这一两个月内有近二十万流民拥入济南府。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是生计没有着落的贫民,只要稍微运作一点,应该就可以招募到大量兵卒。之后再从其他各府随便招募一些,随随便便也就有三万人了。

因而,俞百易稍作沉思,便直接答应了。

周显看此事已了,便笑着说道:“那第二件事,我们也算达成共识了。接着再来讨论第三件,这也是同等重要的事情。在我军新占据的东昌、兖州二府,朝廷一直没有派出对应的知府人选。平时倒是没有什么,但战时若是不能统一管辖,各州县彼此孤立,难免没有办法形成抵御外敌的凝聚力。因而,我准备奏请圣上,晋升青州同知顾咸正为东昌知府,泰安知州夏允彝为兖州知府。高抚台,你看这样可好?”

高名衡眉头微蹙,沉默了片刻道:“顾咸正从潍县县令晋升为青州同知,且在吴知府到达青州之前主持青州政务数月之久,政绩斐然。他晋升为东昌知府,我是没有意见的。但夏知州在泰安知州的位子上还不满一年,如果现在提升为兖州知府,难免不能服众。我并不是怀疑夏知州的能力,只是这升迁要遵守一定的规制。”

夏允彝也站出来道:“多谢督帅看重下官,但高抚台说的十分有理。下官在乡致仕数年,对很多政务都不熟悉。目前担任泰安知州已是手忙脚乱,再行升迁实在难以承受,还望督帅见谅。”

高名衡微微点头,对夏允彝的表态十分满意。东昌、兖州二府,不可能都让周显亲信的人担任,这是他的底线。

周显倒也没有坚持,“那高抚台认为,何人比较合适?兖州知府的位子总不能一直空着。”

高名衡立即道:“我手下有一通判,名曰彭士奇,薄有才能。如果督帅愿意,会后我携他来拜见督帅。如果到时候督帅觉得他能够胜任,不妨给他一次机会。反之,再挑选其他人选也不迟。”

周显问道:“是那个提议减轻农赋,增加商税,充盈府库,招募忠勇以灭贼的彭士奇吗?”

高名衡脸色有点尴尬,“是他。只不过他当时是酒后的一时狂言,现在的他,行事要谨慎认真的多了。”

周显摇了摇头道:“他的提议并没有错,也是我一直想要施行的。既然高抚台举荐他,那就他吧!请高抚台与我一起上书,向圣上表明此事。”周显最初本就对顾咸正、夏允彝二人同时升任知府没有抱太大希望,现在有一人成功,已经算是达成了他的目标。况且彭士奇此人,周显早有耳闻。虽说是高名衡的亲信,但的确也算有能力的人。由他担任兖州知府,也算是一个好的结果。

高名衡心中大喜,但表面平静道:“那就依督帅所言。”

周显接着说道:“另外,兖州、东昌治下各州府知州、县令也需要立即补充完成。如果在座的诸位有合适的人选,都可直接举荐,到时候再择优录用。大乱之世,更需要不拘一格重用人才。而山东能否稳固,并不在于一二将领,而在于在座的诸位是否齐心一致?以才录用,才高者居高位,这是基本的原则。”

王章突然插嘴道:“这个才的标准是什么?由谁来评定他们是否有才?”

周显笑道:“这个才吗?每个人心中的标准都不一样。有的人文章写的好,有的人擅于治理百姓,有的人会生财聚财。没有什么最好,只看合不合适。不如这样吧!我派出两人,高抚台也派出两人,然后王知府和吴知府各派出一人,组成一个六人小组。他们的主要任务是搜集诸位举荐官员的各项具体情况,并对他们进行考核,然后把考核的情况写成文字回报上来。最后由我和高抚台根据这些情况来共同决定任命哪些人。你们看这样可好?”

王章最担心的是周显独揽任命地方官员的权力,现在他与高名衡共同商议决定,可以说是十分公平。他心中十分佩服周显的大度,拱了拱手,“属下支持督帅的决议。”

看王章这个刺头都已经表态,其他人更没什么意见,纷纷出言表示支持。

又议了一会,周显突然有一些阴冷的感觉,他抬头向外望去,淡淡笑道:“不知不觉,天已经快要黑了。韩畅,去告诉厨房,让他们将做好的晚膳端过来,先让诸位吃饱肚子。也趁这段时间休息一会,稍后我们再议。”说完,他站起身子,晃了晃身子,笑道:“没想到议个事还这么累。诸位也可出去活动活动,但不要走远。”笔下中文

周显离开大堂,在萧冷的引领下走进一间偏房。

房内共有三人,其中一个三十一二岁,古铜色脸庞,神色间有些许疲惫。另外两个都二十出头,面相有七分相似。看到周显,三人连忙起身。年长的上前一步,恭恭敬敬的向周显屈身拜道:“罪将杨衍拜见大帅。”

周显轻轻的摆了摆手,淡淡笑道:“绪之不必多礼,快快请坐。这两位是?”

杨衍坐下,“这两位是罪将的从弟,杨彩和杨珍。”

萧冷弯下身子,低声向周显道:“他们两位都是杨总兵的公子。”

周显看了两人一眼,笑道:“将门虎子,果然不凡,两位公子也请坐吧!”

两人向周显抱拳施礼,然后在侧位坐下。

在明末,杨家算是临沂第一大家族。元初明末,战乱不止,山东十室九空。朱元璋下令,迁山西之民入山东,杨家便是在此时迁入山东的众多百姓之一。万历年间,杨肇基由武举人世袭指挥使,从此开启了他的为将生涯。历任防倭三镇总兵,沂州卫正指挥使,大同总兵,都督佥事兼任右都督。后又升任为左都督,大将军,在军中去世之后还被崇祯帝追授为太傅太师。威望之盛,堪称崇祯初年第一人。其子杨御荫和杨御蕃都在军中担任总兵,杨衍不到三十岁便担任副将,并被诰封为骠骑将军。说杨家为将门,一定也不夸张。

杨御荫早逝,杨御蕃中人之姿,在杨肇基逝去之后,杨家威势便不如往昔。后来孙可望成功偷袭扬州,杨御蕃奉命集结临沂周边卫所兵南下增援,在淮安与贼军对峙。但不久之后,刘泽清反叛,尽取山东西三府之地。

卫所兵战力本就不强,纪律散漫,且乡土观念特重。听闻家乡被贼军所攻的消息后,还未等杨御蕃下令后撤,便直接逃散了大半。李定国趁势猛攻,大败杨御蕃,并将他手下的数千残军围困在宿迁城中。

杨御蕃在内没有足够的粮草,在外没有一个援兵的情况下,举旗投降。李定国率部北上,遇到抵抗,就令杨御蕃阵前劝降。其父杨肇基威名震天下,而杨御蕃所统帅的大军是在淮南的最后一支官军。看到他来劝降,纷纷献城。李定国兵不血刃收复睢宁,邳州等地,最后连徐州也收入了囊中。

当杨御蕃的所作所为传到京师的时候,群情激奋,弹劾如云。崇祯帝念及杨肇基以往的功绩,并没有追究他的家人,但将杨御蕃和杨衍两人列入罪臣名单,赏银一千两取其头颅。

杨家为地方大族,虽然杨肇基之妻杨老太太直接宣称将杨御蕃和杨衍逐出家族,但一般人仍视他们为罪臣之家。特别是那些随杨御蕃出征而战死的将士们的家属,每日都要在杨家门前闹上几次。

在周显率部到达临沂的时候,杨家已是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但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杨老太太却在临沂被围的时候,拿出半数家产襄助守城。并开办粥场,救济灾民。

周显得知了杨老太太的壮举之后,深感敬佩。便亲自去拜访了住持杨家事务的杨老太太,并祭拜了杨肇基。这之后,在周显的主持下,杨家拿出一些银子给予那些战死将士的家属。同时,周显严令达成一致后,不得再骚扰杨家。

这件事也算是解决了,当时周显算是无心之举,但后来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结果。

隆武建朝,为了限制孙可望的权势,启用了不少以前归属于朝廷的将领,杨御蕃便是其中的一个。他得以重新掌管军队,虽说人数不多,只有三四千弱卒,但有了一定的独立性。他派人到山东联系周显,提出愿意重归朝廷。

周显对此当然十分乐意,他派人告诉他让他寻机北归,自己会派出军队接应。但不久前,隆武帝下令调杨御蕃前去扬州。杨衍借机与杨御蕃大闹一番,率亲信数百逃离驻地,最终逃回临沂,被当地守将解送到济南。

最新小说: 第一章穿越背锅的 大唐太子要辞职 穿越之明正德皇帝 穿越到明朝朱由检 抗日之超级壮丁 刚刚穿越,人在唐朝,准备去继承大唐皇位! 三国第一霸主 抗战之最强特种兵 穿越火线之最强佣兵 抗日之不世军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