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鼻子里喷了一股气:“雨农,当你一而再、再而三地容忍一个人,此人却不知感恩,反过来倒要更狠地痛噬你,岂不正如中——狼一般!”
蒋.介石本想说正如中山狼一般,猛地觉得犯了先生的名讳。
“是,学生也认为,人岂可没有感恩之心!”戴笠说。说实话他也想不通宋庆龄所做得这些事,到底是想追求些什么?
这就是一个站在民族大义的角度,一个站在个人的角度,自然难以理解了。
“我待君如上宾,君待我如仇寇!”蒋.介石轻叹一声,又转身负手望向窗外。
“那校长,要不要学生出手——”戴笠揣摸着校长的心意。蒋.介石没有出声。戴笠明白猜中校长心意了,校长是默许了。
记得有一次,也是校长在对宋庆龄的盛怒之下,自己揣摸暗示了一下,校长斥已为“胡闹”。当然那句胡闹是对所极为信任的手下才有的口吻。
“雨农,你知道这件事的重大性,你知道要怎么做的......”半晌,蒋.介石才轻轻说了一句。
.
戴笠急赴上海。
到上海后先单独召见了余乐醒。于王亚樵之事,要求几个组的组长抽调一部分人手,放下手头其它的工作,不惜人力财力,查找处王亚樵的落脚点,将之擒捕。
以戴笠最初的想法,这样围而不漏的做法是正中王亚樵的软肋,戴笠对他太了解了,以其“孙猴子”的性格,肯定受不了这种被困五指山的境况,要闹出来些事情不可,只要他稍有露头,就是收网的时机了。
但现在校长觉得王亚樵一日不除,便一日寝食难安,自己也有另外一个担心——手下人他是放心的,警、宪方面派来配合的现在还勉强听令,只怕这样的日子一长,那些人就难免疲沓、敷衍号令了。
戴笠提到,可以将黄麒麟抽调出来专门做王亚樵这件事。他的风水意识告诉他,一件事除了谋画到位、派出精兵强将外,风水这边相辅相承的工作也做到了,这才是尽了全力。自己是毛森的恩星,毛森在福建那边以《中央军事》杂志记者的身份长袖善舞,不但在军中广结人缘、受到好评,在回南京向自己述职说,现与福建省政府现在也拉上了关系,表现得很是出色。所以自己又派他回福建工作,暗中监视军中、政府中的“不稳定”人物。
黄麒麟是助已之福吉星,在杨杏佛的任务中虽出现意外,但遇凶成祥,最终圆满。
对宋庆龄这件事,戴笠昨天在南京也反复考虑到凌晨,这才定下了人选,来到了上海。
这件事不同于以往,更不同于杨杏佛故求高调的行动,只要不被外界得到确凿的证据就可。对宋之行动,重之又重,秘之又秘,而且连后果也要造成外界看来是意外。
戴笠思虑到凌晨的人选并不是一组人马,他只要选定一个组织负责人就行了——他最终定的人选是沈醉。
这是一项用智谋多于武力的行动,在最后圈定的两个人物之中,赵理君与沈醉权衡了几番,最终定下了沈醉。赵理君的长处是胆识过人、出手狠辣;沈醉的优点是心思缜密、做事极为用心。
当然不能否认杨杏佛之事中,赵、沈两人戏剧般反转的表现,也是决定两人最终谁能成为正式人选的原因。
沈醉有他的缺点,经验不足。但这正是戴笠的过人之处,他认为将这件事交给沈醉,他会在平常的十分用心之中,变成十二分的用心来完成。
余乐醒听了戴笠的话倒是一愣。戴笠手下人才济济,没想到他竟将这个可比天大的重任交给了沈醉。
余乐醒现在正在编撰两本特工教材,他知道自己教材编撰完成之日,也就是自己调离上海区的日子,所以很想找机会给沈醉一个证明自己的任务,以稳固住他的位置。但是如果在宋庆龄这件事情上戴笠询问自己合适的人选,他一定不会推荐沈醉的,因为关系太重大的,做是好那是百样好,就不用说了;一旦有什么闪失,不管从外界的压力还是在内部的纪律,那只有死路一条,任谁也无可施救。
戴笠已定,余乐醒也无可奈何,只能看自己这个小舅子的造化了。
.
回家乡已近二十天,日子是轻松的,每天沉浸在暖暖的亲情中,人似乎也慵懒了一些。
但黄麒麟已经习惯了平常忙碌、紧张的工作,现在无所事事地呆在家里也和原先放寒暑假的感觉是不一样的。且故乡少了那朵云。
父母健康祥和,兄嫂孝顺快乐,黄麒麟很是放心,觉得自己应该去忙自己的事业了。
如果有一个人也在家乡的话,黄麒麟不知道自己会不会舍得离开?
当娘的自然不愿意儿子走。黄麒麟劝慰母亲说,我现在在上海工作已经稳定了,不同于以前了,我会常写信的,娘你放心,只要有时间,就会回来看你和爹的!
临走时黄麒麟给小侄女想好了一个名字,名叫黄星朗。
.
戴笠将沈醉召到区部的小会议室里做了一次单独谈话,对戴笠的询问,沈醉惊喜望外,回答时自信满满。
这次的谈话简短而直接,与以往不同,戴笠一直是冷峻的面容。
不需要自信满满,你考虑一下,觉得能不能接受完成任务,明早给我一个答复。这次的任务如果接受了,中途你觉得有难度,可以提出不做,这个没有关系;但如果实施了行动而不谐,那没有第二条路可走,只有以死来证明自己会守住这个秘密。
沈醉听了戴笠前面的话,差点忍不住当场就表示自己已想好,要接受这个任务。但听完戴笠后面的话,他告诉自己要稳重一些。回答说明早给戴处座一个答复。
戴笠清楚沈醉的心理,他要的就是这种只知心目中有自己、党国排第二,其余皆为旁物的手下。其实论起来,北平、南京、武汉等地也有几个适合的人选,但这几人都深谙时局,难免做事的时候有所顾忌;甚至不保出现意外的思想状况。
这也是戴笠最后定下沈醉的一个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