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旁的信心从哪里来的?在做的谁也不知道,除了对王旁所说的事将信将疑之外,更对王旁的未卜先知感觉到神秘。≧ 中文≯≥网 w≦w﹤w≤.≦8﹤1≤z﹤w.在这些人眼中,王旁始终是个谜。他的不温不火不急不躁,但时不时弄出点惊天动地的事让人觉得似乎有种光环在笼罩着他。
王旁相信,他得到的信息是最快的,但是不排除赵颢一样很快得到信息。当危机出现在赵颢身上,他会怎么做?是悄无声息的隐忍了,还是做最后一搏?不管怎么赵颢如何做,王旁都要将防范做到彻底。
而此时的赵颢,已经快烦死了。这几天赵颢的吴荣王府外,总有陌生人出没,听到过几次侍卫的报告,感觉吴荣王府像是被人盯住了一样。甚至赵颢出门都隐约感觉到有人跟踪。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在探测着吴荣王府什么事?不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而赵颢偏偏做了亏心事。更让他觉得亏心的事,本来他不应该在京城,只不过听说赵顼已经快不行了,皇太后已经开始准备是十岁孩子的龙袍,这个时候如果不在京城,那岂不是错过了大好的机会。
如今的赵颢三十多岁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试想如果赵顼死了,那么接替皇位的自己当然是最合适的人选,难道还会让那个不足十岁的孩子坐上皇位?赵颢越想越不甘心。不过想要争取机会,单单靠他王爷的爵位,靠他皇帝的身份,甚至靠他手中的这点兵是远远不够的。高家的两个兄弟,在赵颢的眼中简直就是不足一用的草包,没有朝廷上的大臣的支持,那有什么样的身份也是没用。
赵颢想起自己在朝中的几个拥趸者,其中一个最重要的人物当属蔡确。
说起蔡确这可不是一般的人物,北方大士族对王安石变法持反对、攻击的态度,他们指王安石集团为奸臣集团,除王安石是因他们推介上台外,其他人在正统的史书中多被污为奸臣。其实,这些人大多是坚决的改革派。王安石辞位后,坚持新法的头号改革派当推蔡确。王安石当政时,荐蔡确为三班主簿,徙监察御史里行。熙宁六年,王韶熙河之役取得对西夏的胜利,但被告挪用军费,蔡确奉命办案,为其白冤。后来蔡确拜参知政事,左相吴充想改变新法,蔡确不让,举萧规曹随例,说新法为“今陛下所自建立,岂容一人挟怨而坏之。”元丰五年蔡确被封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也就是右宰相官名。
要想获得大臣的支持,赵颢清楚的知道,如今朝中改革和保守两派几乎是势不两立,而熙宁十年改革最终废除,加上近期不少保守派重新回到朝廷,这些都是太后的嫡系亲信,如今情况愈的复杂,想要获得大臣们的支持,必须表明自己的立场。而赵颢的立场,就是安抚这些改革派,似乎他可以延续赵顼当年没做完的事。
,赵颢似乎忽略了一件事,那就是他忘了真正想要获得这些人的支持有一个至关重要的人。那就是王旁!可是赵颢从心里就对王旁又种敌意,而且他相信,如今的王旁早已失去权势,更何况既然自己会继续支持改革派,王旁还会有什么理由反对自己。可惜他想错了,他并不知道王旁现在的想法,不管改不改革新法,王旁是要做自己的事了。一旦将历史推上进程,宋朝的改革那就是早晚的事。
一连几天皇宫里面安静的出奇,赵顼的病情似乎越来越神秘,赵颢还真有些坐不住了。他派人将蔡确请到府上,大约一炷香的功夫,一顶轿子停在在吴荣王府的后门。一个跟着轿子的员外郎打扮的人敲了敲门,有家丁打开院门。递上拜帖,不多时这顶轿子被抬进王府的院中。家丁左右看了看,只有拐角处似乎有人在朝这边张望,于是忙又关上了院门。
蔡确从轿子中走了出来,身为右宰相,和皇亲交往过密难免会被人当作话柄。那名员外郎问道:“王爷在何处?”
“吴荣王正在书房等候蔡相!”家丁说着引领二人朝书房走去。
和蔡确一切来的这个人,叫做邢恕,是蔡确身边的名士,经常为蔡确出谋划策。两个人一前一后走进吴荣王的书房,见吴荣王正在案头写着什么,见到两个人进来才将手中的笔放下。
“这么晚了请蔡相来,蔡相公辛苦。”赵颢拱拱手,请蔡确落座。邢恕则站在蔡确身边,随时等候着蔡确的吩咐。
“王爷客气了,想必王爷这么急着见我定是有要事商议。”蔡确客气的说道。
“唉,我这都是闲事,如今看到蔡相这么极力维护新政,我是十分赞叹蔡相公所为。只不过,这几日朝中一些元老回朝,那些都是反对新政的旧臣,我担心蔡相势单力孤难有作为,所以特意邀请蔡相来,聊表安慰!”赵颢一副悲天悯人的样子。
“承蒙王爷惦记,其实我也是有所担心,好在有邢恕在。”蔡确看着邢恕说道:“他常出入当时臣司马光、吕公著等门下,倒也能给我送来一些信息。”
“哦?这位就是邢恕?久仰大名啊!来,邢先生请坐!”赵颢给邢恕赐了坐,邢恕忙谢了坐在蔡确的后面。
“还得说蔡相有号召力啊,我如果没记错的话,当年邢先生可是极力反对新政,因和王雱王元泽争执,差点被王相公处置。可有此事?”
“王爷说的那个人就是在下。”邢恕答到。
难道自己想法错了?怎么几天不见蔡确竟然和邢恕走到了一起?赵颢有点奇怪,他看了看蔡确,蔡确马上明白了赵颢的疑惑,笑着解释道:“谁不曾有年少轻狂之时?邢恕当年的确是反对过新法,但如今已知新法之妙,自是有些转变。”
邢恕也忙解释道:“蔡相可说的事,本人能有今天也多亏蔡相公抬爱。虽然当年我反对新法,也曾和司马光等人交往过密,但唯独蔡相对我有知遇之恩,有推举我为员外郎之职,本人只当尽力为蔡相做事,为朝廷做事。”
赵颢这么一听稍稍松了一口气:“说是这么说,眼下皇兄尚在一切都好,我只恐皇兄万一有闪失,朝权落入他人之手,破怕就有一番变化。将近十年,那些反对新法的保守派,几乎无朝廷立锥之地,如今一旦翻身,只怕会报复我们这些人啊!”
他把自己也列入了新法支持派中,似乎王旁了当年和王安石的恩怨。但不管怎么说,那些恩怨都是不足为外人道的,也许世人还感叹赵颢的心胸,竟然娶了王安石府改嫁的儿媳妇。就像现在的邢恕,并不了解当年的情况,见赵颢这么说立刻奉迎道:“王爷也是一贯拥护新法,为这些着力改革的官员所亲近,想来王爷还和王相交情匪浅,我看如今之所以司马一派当权,无非是朝廷中缺少像吴荣王这样的明君啊!”
这就是**裸的拍马屁,邢恕之所以这么说,也和他的个人经历有关。神宗熙宁年间,邢恕考上进士,补为永安主簿。经吕公著推荐任崇文院校书。邢恕很不知足,就对王安石的儿子王滂讲了一大堆王安石所推行的新法的弊端。王安石大怒,想要处置他,谏官也上疏神宗说邢恕本是新科进士,未历官即处馆阁,多有不妥,于是二罪归一,邢恕被赶出朝廷,出任延陵县的知县。不久延陵县被撤消了,邢恕也没被另调他职,变成了无业游民,游荡在陕、洛之间,一去便是七年。这七年,邢恕心中自然憋了一股无名火。好在总算“夺得云开见月明”,七年后,朝廷又忽然想起了他,恢复其官为校书。吴充又任用他为馆阁校勘,不久又迁为历史馆检校、著作佐郎。蔡确与吴充有隙,上任之后把吴充所任用的人统统驱逐下台。邢恕的心中一下变成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食不安,睡不稳。每日深居府第,不敢出门,生怕让蔡确撞着,给他提了醒儿。偏是这时,神宗皇帝读了一篇邢恕所写的《送文彦博诗》,而且还在蔡确面前称赞该诗文辞清丽,颇具功力。蔡确立刻进邢恕为职方员外郎。邢恕不知内中根由,一时感激涕零。以蔡确为靠山深自附托,为蔡确出谋划策,收召名士,在政事上提一些“改革”的建议,二人越情投意合。
这么看邢恕的经历就知道,他自幼博览群书,精通典籍,古今成败故事尽在胸中,每每高谈阔论,口若悬河,颇有战国时游说于七国之间的纵横家气度。而他自恃才学却屡屡受挫,所以他怕了,一旦沾上权贵便像是抓住了一根救命的稻草,死他也不肯放手,更何况眼前的这个人是蔡确无数次提到的吴荣王,也是他认为最有可能接人皇权的人,这时候不好好的拍一拍马屁还等什么时候。
明君二字一出口,赵颢是眼睛一亮,蔡确也不由得看着赵颢的神情,这层窗户纸要是捅破了,后面是光明还是篓子可是谁也说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