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了漫长和冬季,春来到来了,这时河里结的薄冰已经开始融化,整片大地都慢慢复苏,一到这时,地里山里能看到嫩绿的草芽。|经|典|小|说|更|新|最|快|草木本就生长的快,今日看到嫩绿出芽,过段时间就会漫山都是绿色了。
在安平州城外的百里地里有一个叫方县,这里距离安平州城有着不近的距离,属于一个不大不小的县城。
这座县城人口不少,只不过大概白穷山恶水吧,这地方数百年来,也没出过几个有名的才子名人名将,大多数人都是一辈子碌碌。
而在方县边上有一座山,名叫晓山,以前是环境优美,这两年来,树木枯萎,动物死的蹊跷,让不少靠山吃饭的人家都暗暗的叹气。
众多猎户和山民,渐渐迁移,只求能混口饭吃以求活命,迁移本就不是小事,并非所有人都有能力另迁,也不是所有人都能离得开故土,在离晓山有着几里的小山村里,住着的人就都没有选择迁走。
他们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这里,即便再贫苦,靠着家里攒下来的几亩薄田,再添些别的进帐,还是能勉强过活,要是离开了这里,再去别处,未必就能过的更好。
而且街坊四邻都相处不错,实是舍不得生活了多年的乡土。
“方明,你这是要去晓山砍柴啊?”
这一天天刚亮,山村里就有不少人早早劳作,即是有几亩薄田,一年四季,众人还是要做些手艺活计来维持生活,各方面的花销实在不少,哪户人家没有个婚丧嫁娶,到了那时,几年的积攒怕是都要花出去了,自是要勤俭持家。
方明有着十五六岁,长的虽清秀,力气却颇大,每天都会赶上几里路,去晓山下砍柴,一些是家里用,还有一些是挑到县城里去卖,有些大户人家买来烧火用,也能补贴些家用。
方明自小就聪明,为人勤快,而且还跟着一位老先生上了些蒙学,这在附近算是小有名气了,刚刚十五六岁,就有着不少人打听着,只不过,他家生活有些贫穷,爹娘的身体都不算硬朗,下面还有着几个弟弟妹妹,实在不算殷实,因此才迟迟没有人上门来保媒,否则以着他的条件,早就有人上门了。
和他说话是同村的顾婶,方明笑着和对方打着招呼:“原来是顾婶,我正要去砍柴呢,顾婶这是?”
“唉,不是我家三小子在县城里谋了个差事?婶子我正要去看看他去。”顾婶笑容满面的说着。
她三儿子算是个有出息,年纪虽小,嘴甜,又会来事,上次托了人去县城找份活计,还真的成了,连掌柜的都夸赞这孩子有出息,以后没准也能混个名堂!
一提到这事,顾婶的心里就特别舒坦。
方明自是知道她的心思,微笑着应和了几句,越发让顾婶的脸上带出笑来。
“你这孩子,一看就是有出息,回头去县城找份活计?现在这晓山可是不比从前,靠山吃饭只会越发困窘,你这孩子一看就是懂事,去了县城必能有了大出息。”顾婶好心的劝的说着。
方明微笑的说着:“这事我也思量过,继续在晓山过活养起家来越发的艰难了。不过还是要和爹娘商量过,才好下这决定。”
顾婶听了连连点头:“这话说的极是,你这孩子就是孝顺……”
随后又看看天色:“时候也不早了,婶子也进城去了,你也早去早回。”
离开了村口,又遇到了一些熟人,方明很是有礼与他们打着招呼,走出村子一段路,路上渐渐看不到人了,他开始赶起路来。
方明的家境贫寒,自己上面没有哥哥姐姐,在家中的孩子就他最年长,自小就帮衬着爹娘补贴着家用,即便是如此,也只是勉强够几口人糊口,抬头看看眼前的这座大山,在这里生活了多年的方明也忍不住叹息了一声。
这座山到底是怎么了?压下心底的叹息,方明放下挑子,将砍刀拿在手中,开始干起活计来。
别看年纪轻轻,又识字,在农活上,他可是有些本事,尤其砍柴这事上,他是驾轻就熟,只是不到一会工夫,就已经将木柴都砍好了。
这时他已是有些干渴了,走了几里的路,又砍了这么多木柴,本就累了,舔舔有些发干的双唇,方明觉得嗓子有些冒烟。
前面不远处,就有条溪流,方明口渴,将砍刀放在一旁,徒手走了过去,先是在溪流上清洗了一下双手,用手捧着清水,一口口的吞咽下去。
这时正是初春,溪水带着凉意,喝进肚内,实在是一寒,方明连喝了好几口,抹了抹嘴,准备背着木柴回去。
可走出几步后,有东西咯了他脚底一下。
“这是什么?”抬起脚,低头看了看,方明眼睛一亮,一弯腰,拾起了一样东西。
这件看似是令牌,样子满好看,只不过翻来覆去的拿在手里看,下面的字已磨灭了依稀能看出里糊涂上面最大的那一个字,那是一个“法”字。
有心丢弃,又有些舍不得,索性擦了擦,揣进了怀里,虽说没有什么用,但是拿回去当镇纸可比石头好用多了。
就这样,挑着满满的两大挑木柴,少年向着山村的方向走去,这几里的路下来走到村口时,少年清秀的一张脸已是再次出了汗。
“方明!方明!你咋的才回来?你家里来人了。”一进村,迎面遇到个同龄的少年,和他关系很是不错的少年,一见到他,就立刻咋呼:“村里都是传开了,说是县上来人了,说是一个大官!”听少年的话,让方明顿时怔住了:“大官来我家中做什么?”
反正我都没有出村,不可能犯什么事……方明心里这样想着,立即就挑着柴木,匆匆向家里赶去。
一到家里,爹娘正在谈论着此事,见他回来,母亲端着水,小心翼翼的在那里候着,一见到方明回来,就开口道:“我儿,咱家遇到贵人了。”
方明忙说着:“一入村听人说起了,这事是怎么一回事呢?”
“可不是吗?这事要从顾婶家的三儿说起,原来咱们那位老将军去世了,新的李大将军下令,说是让各县自己招收识文断字之人,说是要进行整顿史治;这不那新来的大官对咱们这里不熟,就问下人,三儿机灵,就把你的老师这么一说,那大官就亲自来请老先生。”
“老先生可是有本事的人,只是他的年事巳高,不方便出来做事,所以他就你他最得意的弟子,也就是你介绍给了大官,所以当官就到咱家了,你可要好好的把握呢!”
方明的母亲让方明喝了水,放下担子先赶回家去,柴火她来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