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皇明祖训(1 / 1)

柳淳当年能名动京城,就源于他对大宁等地的治理,一片世人眼中的蛮荒之地,愣是被他榨出了油水,因此老朱视柳淳为奇才,这才留在京城,创立皇家银行,进而推动变法。

朱棣延续柳淳的道路,做得更大,产生的效果也更好,把商税算进去,三镇给朝廷带来的岁入,尤其是货币部分,占了四分之一强!

也就是说,大明的货币税收,加上辽东三镇的,也就两千万出头,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盐税,剩下的就是各种折现,七拼八凑,才弄了这么多。

朱元璋当初想给子孙留下一千万两金银的内帑,也就是这个原因,毕竟太多的钱数,老朱还是没法设想的。

经过柳淳的折腾,已经让朱元璋有了很大的改变,一句话,洪武帝开了眼界,见识了钱财可即便如此,变法的效果还是让老朱瞠目结舌!

北平三镇能缴纳如此多的商税,试问南直隶,浙江呢?这些地方更加富庶,如果推行新制,是不是能有更多的税收?

老朱迟疑了半晌,他想象不出,具体会达到多少,貌似只有柳淳,才会对庞大的数字没有半点感觉,完全心平气和,云淡风轻。

陛下,北平三镇的商税固然很多,但是其中大宁钢铁厂就贡献了八十万贯,连同钢铁相关的行业,一共纳税一的。老朱轻叹口气,圣人出,黄河清,可黄河几时清过?

陛下!黄河清浊不在天,而在人!在于投入,在于治理如果能持之以恒,每年千万贯以上的投入下去,至少十年,二十年之后,就能基本杜绝黄河水患!

什么?

朱元璋惊得站起来,你说能消除黄河水患?这,这是真的吗?

老朱的反应,有点超出柳淳的预料,皇帝陛下各位的激动,双手情不自禁挥动,浑浊的老眼放着异样的光彩。

朱元璋想起了自己一家,他童年的悲剧,就源于水患,水灾,蝗灾,反复蹂躏,家园摧毁,父母兄弟,都变成了可怜的流民。

有些时候,朱元璋真的相信有天命存在,因为没有老天的庇护,他都不知道自己怎么活下来的!

那段记忆太痛苦了,苦到了即便当了几十年的皇帝,还是念念不忘。

后来元廷出了个能干的大臣,叫脱脱!

坦白讲,他是个真正愿意做事的人,也能做事,元末的历史,脱脱就像是辛勤的工蜂,燃烧一腔热血,在全力延续元朝的寿命。

他做了太多的事情,讽刺的是,他是因为做一件正确的事情,而断送了大元朝。

做错事误国,没有什么说的。

做正确的事情,也会亡国,感情上很难让人接受,其实并不新鲜。

远有秦始皇透支民力,近有隋炀帝修大运河亡国。

元朝就败在治理黄河上面。

大量征调民夫,无休无止的劳动,残酷压榨,超出了,现在推行变法,急需人才,假如朝廷每年能拿出一千万贯,去各处兴学,臣估算,十年之后,我大明的识字率就会超过三成,了算呢!你当我愿意当你的臣子啊?

刻薄寡恩,喜怒无常,小爷很讨厌你,知道不?

老朱突然回头,再一次揪住了柳淳,这么多事情,朕怕是做不成了,是吧?

陛下春秋鼎盛,身体强健,必能长命百柳淳还想往下说,突然发现祝愿皇帝长命百岁,好像是在骂人啊!

应该说什么?

万寿无疆!

老朱不屑道:别拍马屁了,人活七十古来稀,朕又不会像鲁荒王那么糊涂!

所谓鲁荒王,就是老朱那个追求长生,吃丹药丧命的鲁王,老朱气炸了肺,给自己儿子赐了个谥号,叫做荒,下手这么狠,也是没谁了。

朕老了,朕真的老了!老朱恶狠狠瞪了柳淳一眼,责骂道:头几年,你怎么不跟朕讲?

柳淳实在是无语,我敢进京的时候,就跟你说这些,你会听吗?再说了,当时的条件也不成熟啊!

陛下,臣也是通过长沙之行,加上总结经验,才想通其中关键的,臣,臣又不是天才。什么都清楚。

老朱深吸口气,气哼哼道:说这些有什么用!朕现在发白齿摇,来日无多,你却告诉朕,还有那么多的事情要做朕,朕老朱迟疑了半晌,突然想到了一个办法!

柳淳,朕给你件事情,在洪武八年的时候,朕撰写核定了一部《祖训录》,朕打算以此为子孙万世不易的祖制,近年来,朕又有颇多的见解,加上你刚刚提到的这些朕打算重修皇明祖训,把这些事情,写到祖训里,凡是朱家子孙,都要恪守祖训,就算朕死了,也不用担心了!

book/73887/35228698.html

。:

最新小说: 特种兵:开局干掉眼镜蛇小队列表 解构诡异全文 超能暴乱 大唐无双皇子 皇家娱乐指南 大秦扶苏:开局起兵靖难 红警之崛起南洋 穿越到灵气复苏三国的我无敌了列表 温柔坠落 绝对征服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