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城,这种政治婚姻虽然让人云山雾绕看不清晰,但却还是真实存在着的。
就比如大哥振中的老婆张霞的娘家张家,还有二哥振华的老婆邢月如的娘家邢家,就都是通过和赵家联姻,才从比较靠后的三流家族,上升为仅次于赵、韩、叶、方这些一流大家族的二流家族的。
赵、韩、叶、方这些一流大家族中的方家,就是自己老婆方素馨的娘家。
而现在的四大家族,赵家枝繁叶茂最是强盛,韩家如日中天正当其时,也只有赵家还足以与其并肩。叶家、方家由于人才凋零,却都开始在走下坡路。
大嫂的娘家张家,还有原来依附在叶家门下的李家,这个时候的实力却不断的上升,已经开始超越二流,接近于一流家族的水平。
从叶、方两家逐渐没落的迹象可以看出,这两家都是因为门下子弟热衷于搞经济,在政坛上后继乏人造成的。
叶家的红叶集团、方家的国际方舟,现在都是国际五百强的大集团。尽管看上去红红火火一片昌盛,但知道内情的人却都明白,这两个大家族现在也不过是强弩之末,实际上已经日暮西山。
当然,现在的社会,一个大家族要想取得发展,经济是必须要抓的。但错就错在叶、方两家过于看重经济,而忽略了政治因素。
经济决定政治(政治植根于经济)。
任何社会的政治,就其性质而言,都是由该社会的经济关系和经济制度决定的。特定阶级或社会集团的政治活动,归根结底是为了维护自身的经济利益,经济利益的根本对立必然集中表现为政治斗争。
政治对经济有巨大的反作用(政治与经济相比,政治不可避免的要占首位)。有了正确的政治领导,正确的政治路线和方针政策,经济建设才能取得成功。
这些理论性的东西,叶家和方家不可能不懂。其实,这也可能和个人的兴趣和能力有关系。反正不管怎么说,叶家和方家这些年在经济方面人才济济,但是在政治上的人才却少的可怜。
叶家的人脉在南粤、上海两地。叶家老大叶浩然现任红叶集团的董事长,总部在上海这个国际金融中心。叶家老二叶孟然现为政治局委员,在南粤省任书记,这也是叶家暂时还能跻身于一流大家族的唯一支柱。
自己这次去南粤阳城,其实还是因为叶孟然的提议。现在很多人手里拎着刀子,正磨刀霍霍。叶家也不能不低下了高傲的头颅,正式发出了邀请,请赵家人进入南粤压阵。
而方家现在的情况也不必叶家好到哪里。方素馨的大哥方文山现任能源部部长,没有进入国家最高权力机构政治局。方素馨的侄女方玉珠现在济海省任组织部部长,已经算的上是方家第三代最能拿得出手的人物。
现在赵家是够强势,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这句话是到什么时候都不能忘记的。
第三代中,大哥生了三个儿子,赵国栋、赵国梁、赵国基,也就只有大哥的那个儿子赵国栋算是在军界混出了点名堂。
二哥的三个儿子国富、国强、国刚,哥仨里面就只有赵国强现在混了个副厅级,还是在中央部委里面混日子,含金量要不下面的副市长市长低很多。
赵国梁和赵国基那哥俩一个做了大学教授,一个却成了画家,在赵家这样的政治家庭,说起来简直算得上是个奇迹。
但他们这哥俩还算是好的,国富和国刚那哥俩可就另类的很了,一个自甘堕落,靠着赵家的名头整天混吃骗喝成了捐客。
提起来简直丢死人,所谓的“捐客”,也称“居间人”“牵线人”。在销售、物流、货代、人事、咨询、投资、证券、商铺等行业中都有这样的从业人员。
这些人本来应该是一名优秀的机械工程师、计算机专家、冶金工程师、建筑师、或化工专家等,但他们凭着专业所学到的百分之一的知识,奋不顾身投入到捐客的行列,因为暴利只有捐客有机会得到,只要跑得勤,嘴巴会吹、会骗,就能轻松得到几倍于勤恳老实工作的人。
而另一个则捣鼓了一家娱乐公司,成天和一些戏子、演员混迹一处,弄得乌烟瘴气,让人提起来就气不打一处来。
而自己的那个宝贝儿子赵国豪,现在还在上研究生,就已经和赵国刚那小子厮混在一起,每天都和个小演员打得火热,真是让自己的颜面尽失。
现在女儿又找了这么一个绣花枕头,这不是在打自己的脸么?
这小子模样倒长得不错,可这一副维诺的样子,可怎么能让人放心把女儿交到他的手上?
他这个县长也不知道是怎么干上的,难不成还真像素馨说的那样,是靠了静静的关系?
就在赵振邦大失所望,人不住就要站起来骂娘的时候,刘洋终于开口说话了。
“伯父,您这个问题牵连到了现行的国家政策,我只是一个小县长,实在是难于回答。不过,您既然已经这么问了,我也只能从我个人的理解程度,以后生晚辈的身份,在这个家里试着来说一说……”
这小子什么意思?
什么从个人角度,什么以后生晚辈的身份,还只是在家里说一说?你小子不就是说你估妄说之,我们姑妄听之,对不对的别当回事儿?
你想说什么?这么急慌着把退路先找好了?这是打定了主意出门不认账是不是?
不过,这小子能够这么说,证明他还不是个榆木疙瘩……呵呵,敢在这个家里面,当着老大的面这么说话的人还真没有呢。
就连一些省的书记、省长,进了这个门能保持这么镇定的也是少数,这小子有这份胆色,就已经算得上是难能可贵。
“刚才伯父说的这些问题的确是事实存在的,要想搞好农业,就必须要正视这个问题。而要想搞清楚自己的问题,就应该先了解别人遇到这种问题的时候是怎么解决的。国外农业的成功模式大致可以分为三个类型:一是米国模式,以米国、加、澳等发达国家为代表,走的是规模化的路子。对于这种规模化的农业,国内一直有二种观点:主张借鉴的和反对借鉴的都有之。”
“那些主张搞‘土地流转’、‘合作社’的,包括过去的‘人民公社’,其实都是因为看见了米国农业规模的好处后,想在国内仿效。而反对借鉴的则认为我国地少人多,国情不适合大规模机械化。其实,这二种观点都是错误的。是没有真正了解‘米国模式’的实质的必然结果……”
“……所以,比较中米两国农业的不同,关键不在技术、设备、规模而在生产方式。所以,我们农业的出路不在机械化、规模化、科技化,而在生产方式的现代化上面。前面提到的主张和反对‘借鉴’米国模式的观点都是错误的,因为这二种观点都只注重米国模式的‘规模’表像,而未发现米国模式的内在核心其实是——工业化的生产方式。”
“第二是东瀛模式。这是一种小农模式,以日、韩、台国家或地区等地方为代表。这些国家或者地区的人口密集,耕地少。尤其东瀛岛国,1亿人口才600万亩耕地,人均才半亩,连我们的四分之一都不到。可是,007年该国农民的人均收入就已经是548万日元,高于其全国平均水平408万日元。是我们农村人口人均收入的100多倍!(以上数据来自日本驻华大使馆经济参赞007年在清华大学的演讲,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搜搜看看,别说我是崇洋媚外。)
说到这里,刘洋抬眼看了看神情不变的赵振中,深吸了一口气说道:“这是很值得我们深思的:因为该国的农业不仅和我们一样也是小农模式,甚至它们的农村生产关系也与我们一样,土地为‘农民个体私有制’。”
“那为什么该国的农民会比居民富,我们的农民就比居民穷得多呢?这需要我们从深层去找原因。东瀛岛国虽然是资本主义国家,但它们在农业上并没有搞资本主义。主要标志是农业生产资料(土地)并没有掌握在少数地主资本家手里,而是掌握在劳动者(也就是农民)手里。所以该国的农业生产关系与工业不同,不是‘资本家私有制’而是‘劳动者私有制’,这其实正是马克思倡导的公有制的一种形式。”
“另一方面,该国的农业生产,尤其是农产品的经营完全是有组织的,只是这种组织完全是自发的、民间的。正是这二点,导致了两国农民的收入不同……”
刘洋刚说到这里,赵振中就插言道:“你的意思,人家是自发的、民间的组织,所以能做成大事,而咱们是国家主导的,所以就不行是不是?”
一边说着,他眼睛里面的神情变得更加凌厉,一双虽然老迈,但却有神的眼珠一眨不眨的看着刘洋。
只不过,事实的结果让他失望了。刘洋依然还是那么的从容,那么的淡定,这个结果,让赵振中都不由得暗暗怀疑,这小家伙的心脏是不是别人的大了一圈儿?(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