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敏言情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人人都读得懂的《易经》 > 第 五 章 蒙卦 —— 蒙以养正

第 五 章 蒙卦 —— 蒙以养正(1 / 1)

第一节在雨雾山中开启蒙昧

西伯侯姬昌看着雾雨蒙蒙的山脚下源源不断涌流出的山泉,为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捕获了重要的教育原则和教育思想“蒙”。

在前面我们学习了屯卦,用植物的生长比拟封侯建邦,讲述了创业之道。

生命过程是精彩的。创业过程虽艰辛却不乏辉煌。

那么,有的人可能会好奇地问:“生命的发端或事业的发端是如何实现的呀?”您好奇,我也好奇。

西伯侯姬昌在演绎创立八卦的时候,通过观察体悟,给出了答案:在于“蒙”。他发自内心开示说:“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蒙以养正,圣功也。”

蒙(懞、濛、矇)是形声字,艹(cǎo)为形,冡(měng)为声。

本义指大的女萝草,又叫菟丝。其种子叫菟丝子,具有壮阳生精之功效,是肾虚患者中药方剂中壮阳生精的特效神药,是古代帝王的养生方坎下蒙山水蒙

剂中常常用到的一味药。这种药材具有神奇的生发能力,能够催发生命的开端。

蒙的本义为遮蔽、覆盖的意思。冡,甲骨文=(冃,“冒”,将帽子套在头上)+(隹,小鸟),表示罩住小鸟。古人为了驯养刚捕获的鸟兽,特地将它们的眼睛罩住,避免它们因看到陌生环境而挣扎或逃脱,帮助它们安静下来,以利驯养。篆文以“豕”代替甲骨文字形中的“隹”,表示罩住野猪。篆文异体字在“冡”基础上加“草”写成“蒙”,表示用草木枝叶遮蔽,使人看不见。造字本义:将动物或人的眼睛罩住,使其失去视野。蒙卦比象取意,是反取,意为开启蒙昧。蒙卦象征“蒙稚”。任何生命,都有与生俱来的灵性,初生之时常常被蒙蔽,需要开蒙、启蒙、破蒙,彰显出本身的灵明心性,尤其是孩童。

任何事业,都是人的事业,建功立业,需要人掌握知识、技能、管理方法、经营策略,拥有智慧,基本途径是启蒙教育。

西伯侯姬昌在演绎创制八卦时,能够从这个高度开示启蒙的重要性和如何启蒙及应该重视哪些问题,确非常人所想,也非常人所及。

事物的发端,尤其是教育的发端为什么是“蒙”?让我们看看流放中的西伯侯姬昌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为什么给出了这样的开示?

古代的流放,就像放牧牛、马、猪、羊一样,将犯人扔到荒山僻壤,任由其自身存活或灭失。生存能力强,幸运,可能会生存下来;生存能力弱,遇到狼虫虎豹,搏斗不过,可能就会被作为美食吃掉。其实,流放是很残酷的一件事。

庆幸的是,西伯侯姬昌顽强地生存下来了。

多亏西伯侯姬昌春天去山里采野菜,去溪流中抓鱼虾和乌龟,野菜采多少?鱼虾抓几条?乌龟抓几只?不知道!重要的是,他看着雾雨蒙蒙的山脚下源源不断涌流出的山泉,为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捕获了重要的教育原则和教育思想—“蒙”!

更可贵的是,吃完乌龟肉,用剩下的乌龟壳腹部平滑的一面(本人研究写作过程中仔细观察过,在远古年代没有比它再平整结实的书写载体)将所获得的种种宝贵开示铭刻下来。

流传后世,千古永存,绽放光芒!

从这个角度看,西伯侯姬昌要感谢折磨他的人。

只要没有把肉体消灭了,就有咸鱼翻身的机会。我们所有人都应该感谢那些折磨自己的人,是他们迫使我们命运转机,灵魂升华!

没有折磨,没有痛定思痛,我们可能仍然在黑暗中徘徊!

没有折磨,就没有奋勇前行,人类可能仍然在蒙昧中游荡!

生活不仅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忧郁不是生活本来的色彩!

明媚多姿是生活的本色!

看看西伯侯姬昌是怎么走出困境,而且给全人类指引出光明大道的!

春天到山林中采野菜,绵绵春雨落入深山。在山上山下游走中,西伯侯姬昌发现,春雨过后,冬天干涸的山泉,又涌流出清澈的山泉水。

雨雾山中,具有如此神奇的景致。雨雾落入山林,浸入石缝泥土之中。本以为为山林草木所蔽不知去向何方,不成想,在山体深处汇聚竟然在山脚下涓涓流淌出清澈的小溪!西伯侯姬昌眼前一亮,心情格外振奋,而且越想越兴奋。

水是生命之源。

不是吗?春雨落入山中,萌发了花草树木;山脚下涌流出山泉汇聚溪流、汇聚江河大海,丰富的水系养育着鱼虾蟹等各种水生动物;农田中会萌生出各种庄稼。我们可以由植物成长的发端,联想到事业的发端。

没有“蒙”就没有事物的发端,“蒙”的作用功不可没。

当时写作条件极端艰苦,没有笔墨纸砚,没有图书馆、博物馆馆藏资料可供借鉴,更没有互联网搜索或电脑打字,于是,西伯侯姬昌在甲骨上郑重刻下蒙卦卦象:“坎在艮下,艮为山,坎为泉,是山下出泉、山下有险之象。”

这就是“蒙”!

事物初生,事业初创,不也是这样吗?其性往往被物象蒙蔽,就像蒙蒙细雨落入山中,被大山覆盖。崇山峻岭,细雨蒙蒙,绵密如纱,曼妙朦胧,神秘多端。蒙蒙细雨落入山间,山脚下奔涌出清澈的泉水,泉水潺潺流出山涧,形成清澈的小溪,终将渐汇江河,可以形象生动地用来比喻开启蒙昧、萌动力量的情形。

正所谓,山下出泉,其源被山蒙盖,当然需要开启蒙昧。

衍物、干事、创业什么最重要?当然是奠基最重要。

奠基中什么最重要?创业的人的培养最重要。

在所有重要事情中,启蒙教育首当其冲,必须高度重视并要切实抓好,因为它关乎事业的成败,也关乎未来的发展,关乎根基的培养!

既然启蒙教育如此重要,那么用蒙蒙细雨落入山间山脚涌出清澈泉水卦象喻示启蒙之道再恰当不过了。

什么是果行育德?果,用如动词;“果行”犹言果决其行,含“百折不挠”之意。这是说明“君子”效法蒙卦“山下出泉”之象,“果行”

不止,“育德”不懈。《周易会通》引真德秀曰:“泉之始出也,涓涓之微,壅于沙石,岂能遽达哉?惟其果决必行,虽险不避,故终能流而成川。”“君子观蒙之象,果其行如水之必行,育其德如水之有本。”学、教双方都要秉持虔敬之心,坚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正确方针,因材施教,循序渐进,谆谆善诱,不急不躁,以果断的行动培育美好的德行,追求良好的效果。

什么是蒙以养正?古文“正”从一、足。足者亦止也。守一以止也。“一”意为“一天下”“天下定于一”“天下一统”。“止”意为“止步”。“一”与“止”联合起来表示“征战止步于天下一统之时”。本义为统一天下而战。有正直、正派、基准等义。启蒙必须端正目的,启蒙与养育人内心具有的善良正派的心性(及至明朝王阳明“知行合一”论中称之为“良知”),狠抓思想道德品质,打好干事立业的根基。

人生在世,品行端正,才会创造神圣的功业!

“蒙以养正”,是治家兴国之根。

教育孩子,是我们每个家庭的大事,同样,培育员工也是每个单位的大事,培育全体公民综合道德素质是国家的大事。

大家都非常关心启蒙之道应该注意哪些问题,那么,如何才能做好启蒙教育呢?

第二节

蒙以养正,端正目的

蒙以养正,心诚谓之首要。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说:“植物的形成在于栽培,人的形成在于教育。”孔子强调:“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下面,我们看看《易经》中有哪些宝贵的经验总结与开示:蒙卦卦辞为:“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

这段文字中,有两个字有必要解释一下。

第一个字,筮,从竹从巫。“竹”为竹条,代表草木,“巫”表占卜(其实是对事物发展趋势的预判,现在给歪解了)者,因此,筮是用草木预测。筮具比较高级的是竹条,最高的是蓍(shi)草,周代贵族阶层有能力用蓍草。《说文》解释:“筮,易卦用蓍也。”反映了他当时所知周代蓍筮文化的流行,其释义只反映狭义筮字的一个方面。广义的筮即起卦手段,也包括非草木类型的起卦手段,如数字、方位等,因为数字起卦或方位起卦也属于筮法类型。当时正处于结绳记事向象形文字(甲骨文)转化的过渡期,使用蓍草、竹蓍等结绳记事,对疑惑不决的事情进行预测决断,将得到的预测信息或某种开示记载下来,以解心疑。蓍草本身并不能算出任何事情来。本来,那时候蓍草的作用相当于现在的本、电脑、u盘什么的,因为比较稀缺,当然只有皇室才能用得到。老百姓用不到的东西,就会增加无限神秘感,被传得神乎其神。

第二个字,渎,指水沟,小渠,亦泛指河川。本处指轻慢,对人不恭敬、亵渎、烦渎。

蒙卦卦辞说,启蒙这件事亨通。关于启蒙不是我有求于幼童,而是幼童有求于我对其启蒙,第一次向我请教(筮),我有问必答,如果一而再、再而三地没有礼貌地乱问,则不予回答。利于守持正固。

蒙亨非我求童蒙,蒙以养正童求我。

蒙以养正,心诚谓之首要。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说:“植物的形成在于栽培,人的形成在于教育。”孔子强调:“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开启蒙昧,重在教化心灵,培育美好的德行和善根。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撒什么种子,开什么花,结什么果。

开启蒙昧,引导步入正确发展的轨道,这是神圣的功业。坚持正确的方向引导和内容灌输非常重要。因此,必须重视蒙以养正。在启蒙教育上要注意:第一,被启蒙者要有开启蒙昧发育智慧的需求,这是最根本的原动力,就是人们所说的要有自觉性和主动性,发自内心,而不是被人强迫。

第二,被启蒙者要有端正的虔敬之心,好学上进,不可亵渎怠慢,这是应该秉持的正确态度。求学的人自己不把学习当回事,老师苦口婆心有什么用呢?

第三,“蒙以养正”是被启蒙者之需,更是启蒙者的神圣使命,学、教双方要相结合并良性互动,有利于提高双方水平。

随着岁月的推移,凡是忽视“德”性修养的个体或群体,都将付出沉重的代价。

比较好的途径是进行正面引导与灌输,这就要发挥好正面导向作用,导向正确的方向和路径,培养出国家和社会的有用之才。

有一个非常经典的哲学故事:哲学家给弟子们各分一块地,目标和任务是保证自己的地不长杂草,有的弟子用火烧,有的弟子用锄头铲……都没有解决长杂草的问题,而哲学家却种满了谷子而让地不长杂草。其核心启示是,童稚的心灵需要用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去武装,培植“善”的根苗,如果离开正面引导,离开正义,就会被邪恶占领。

第三节

果行育德,追求良好效果

人若修其美德,果行不屈,终能冲破外界压迫,坚持始终,终将成就事业。

蒙卦彖辞是“蒙,山下有险;险而止,蒙。蒙亨,以亨行,时中也。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志应也。初筮告,以刚中也。再三渎,渎则不告,渎蒙也。蒙以养正,圣功也”。

蒙卦象辞是“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孔颖达注疏:“坎在艮下,是山下有险。艮为止,坎上遇止,是险而止也,恐进退不可,故蒙昧也。”在不明事物情况时,遇险而止,亨通顺利,进止得其时又得其正。“育德”有山之象,“果行”有水之象。

蒙卦彖辞说,蒙稚,譬如高山下有险阻,遇险止步、徘徊不前,正像蒙稚的情状。蒙稚,亨通。说明可以顺延亨通之道施行启蒙,并把握适中的时机。并非我有求于幼童来启发蒙稚,而是幼童需要启蒙有求于我,这样双方的志趣才能相应。幼童有疑惑初次祈问施以教诲,说明蒙师有阳刚气质、行为适中。接二连三地滥问是渎乱学务,渎乱就不予施教,因为渎乱了蒙稚启蒙的正常秩序。蒙稚的时候应当培养纯正无邪的品格,这是造就圣人的成功之路。

泉水之德果决不回,执着向前,能够冲破山的压盖与阻碍,在山脚下涌出泉流,流淌出涓涓溪水,而后汇成江河奔向湖海。由此启发,人若修其美德,果行不屈,终能冲破外界压迫,坚持始终,终将成就事业。说明开启蒙昧的需求、志趣与使命、责任相应。果断行动,育养其德,将培养出良好的栋梁之材,会有神圣的功业和结果。只有坚持正确的目的、方针、原则,果断行动,重视美好品德的培养,最终才能培养出品学兼优的栋梁之材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因此,“君子以果行育德”。可谓“亨行时中志相应,果行育德有圣果”。

第四节

因材施教,坚持正确的原则

发蒙、包蒙、困蒙、童蒙、击蒙都是怎么回事?

蒙卦六爻揭示了哪些启蒙教育规律和原则?

启蒙教育应该坚持什么样的原则?应以“循序渐进好方法,拔苗助长当力戒;方式方法很重要,不急不躁不暴烈”为原则,符合人才成长的规律。启蒙面临各种对象与情态,需要坚持什么样的原则因材施教呢?请看看蒙卦六爻是怎么说的:初六:发蒙,利用刑人,用说桎梏;以往吝。

象曰:利用刑人,以正法也。

《古代汉语字典》里写道:发的繁体写作“發”,是形声字,弓为形,“癶”(bo)为声,本义是张弓射箭。发蒙,取其“打开,开启”之义。

“说”通“脱”。桎梏(zhigu)是拘束犯人手脚的刑具,最初以木头做成,后以铁制成,现代为脚镣、手铐。《说文》曰:“桎,足械也。从木,至声。”“梏,手械也。从木,告声。”孔颖达注疏:“在足曰桎,在手曰梏。”

初六爻阐释的是“发蒙”情态:发蒙用刑脱桎梏,正法治世出和谐。蒙昧犹如桎梏禁锢犯人那样禁锢人的思想与意志。发蒙,就是开启蒙昧,要像开弓射箭那样,才能打开坚固的堡垒,达到启蒙效果。实现由晦至明,是艰难的事情,但有益于彰明法度,以便遵循。

九二:包蒙,吉;纳妇,吉;子克家。

象曰:子克家,刚柔接也。

《说文》曰:“包,像人褢(注:褢,怀抱。班固《汉书?外戚传下》:‘将相大臣褢诚秉忠。’)妊,巳在中,像子未成形也。”《古代汉语字典》解释得更直白:“包,是象形字,古文字的字形像一个没有成熟的胎儿被包裹在胎衣里。”

《说文》曰:“克,肩也。”《古代汉语字典》:“克在篆文中是会意字,上部是高(省略下部冋),下部是尸(表示与人有关),合起来表示使物体高于人的位置,即放在肩上。克的本义是肩任即用肩承担。”

九二爻阐释的是“包蒙”情态:包蒙,为启蒙初端,犹如妊娠坐胎,始俱雏形。对人来说,在“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格局中审视,还达不到治国、平天下的境界要求,但是,毕竟已经开始启蒙,有了良好的开端和初步修养。用孔子的“五十知天命”来说,目前属于乾卦所说的“潜龙勿用”状态,只能先尽人事,娶妻生子,养育家庭,为将来的“飞龙在天”修身养性做前期基础准备。值此状态,“纳妇吉祥子持家,包蒙之吉刚柔接”—适宜于娶妻成家,胜任管理家事。因为刚柔相接,所以吉祥。

六三:勿用取女,见金夫,不有躬,无攸利。

象曰:勿用取女,行不顺也。

勿用取女:不要娶这样的女人。

夫是象形字,夫字中的“大”在甲骨文中是个人形,而“大”上的一横像束发用的簪子。因此,夫字的甲骨文字像一个束发别簪的成年男子的样子。古代男子到二十岁成年时要束发,所以,夫字的本义指成年的男子。金夫是有钱的成年男子。

躬是会意字,由身和弓(像弯曲的身体)两部分组成,弓兼表声。

躬的本义指身体,多指自身。

六三爻阐释的是“昧蒙”情态—见利忘义投新欢,勿用娶女利纯洁。意思是不能娶这样的女子,她只心仪有钱的男人,见到有钱的成年男子,不能守礼仪,也难以保住自己的节操,娶这样的女子是没有什么好处的。主要是指这个女子的行为是不合乎礼仪的,即这个女子没有受过良好的启蒙教育。这仍然是用比喻的方式阐明“昧蒙”根源在于见利忘义,不守贞操,因此,启蒙需要注意思想的纯洁性与品行的端正性。

这是面对利益能否经得起考验的试金石。

不守贞操的害处是什么?

女人不守贞操,失去纯洁,就可能给丈夫之外的男人生孩子,种族延续将受到威胁与侵害!

对于社会形态来说,如果不引导民众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与树立崇高的信仰,允许敌对思想萌芽,就可能在思想意识形态领域被颠覆。

纯洁性是事物种族延续的重要保证!

六四:困蒙,吝。

象曰:困蒙之吝,独远实也。

六四爻阐释的是“困蒙”情态:困是会意字,由表示房屋四壁的囗和表示倾倒的梁柱两部分组成。困的本义是指倒塌的房屋。人或物被倒塌的房屋压住,得不到外援会很窘吝。困蒙忧吝独远实—人如果被环境或某种因素限制或影响而不能与外界或有学养的人接触,则得不到启蒙或教诲,当然也会很窘吝。困蒙指的就是这种情形。被困在蒙昧中,有忧吝。原因在于闭锁而远离客观事实招致艰难。针对困于蒙昧不能比附贤能之人以发其志而开启蒙昧,慎选良师非常重要。昔孟母三迁,就是为了摆脱困蒙的境地,值得借鉴。

孟子,名轲。战国时期鲁国人(现在的山东省境内)。三岁时父亲去世,由母亲一手抚养长大。孟子小时候很贪玩,模仿性很强。他家原来住在坟地附近,他常常玩筑坟墓或学别人哭拜的游戏。母亲认为这样不好,就把家搬到集市附近,孟子又模仿别人做生意和杀猪的游戏。孟母认为这个环境也不好,就把家搬到学堂旁边。孟子就跟着学生们学习礼节和学问。孟母认为这才是孩子应该学习的,心里很高兴,就不再搬家了。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孟母三迁”的故事。

对于孟子的教育,孟母更是重视。除了送他上学外,还督促他学习。有一天,孟子从老师子思那里逃学回家,孟母正在织布,看见孟子逃学,非常生气,拿起一把剪刀,就把织布机上的布匹割断了。孟子看了很惶恐,跪在地上请问原因。孟母责备他说:“你读书就像我织布一样。织布要一线一线地连成一寸,再连成一尺,再连成一丈、一匹,织完后才是有用的东西。学问也必须靠日积月累,不分昼夜勤求而来的。

你如果偷懒,不好好读书,半途而废,就像这段被割断的布匹一样变成了没有用的东西。”

孟子听了母亲的教诲,深感惭愧。从此以后专心读书,发愤用功,身体力行、实践圣人的教诲,终于成为一代大儒,被后人称为“亚圣”。

六五:童蒙,吉。

象曰:童蒙之吉,顺以巽也。

六五爻阐释的是“童蒙”情态:顺的本义指梳理头发。孔颖达说“顺者心不违也,巽者外迹相卑下也”。儿童柔顺而服从,好学上进,虚心地向老师求教,老师乐教,其教育结果自然是比较有效的,当然也是吉祥的。恭顺谦逊的上进心是获得师长启蒙的可贵态度。主动自觉很重要。

童蒙教育,是启蒙教育的开端和基础。童蒙教育和幼教是两回事,有的人常常将二者混为一谈。

教育家陶行知说:“我们对于儿童有两种极端的心理,都于儿童有害。一是忽视,二是期望太切。忽视则任其像茅草一样自生自灭,期望太切不免揠苗助长,反而促其夭折。所以合理的教导是解除儿童痛苦增进儿童幸福之正确路线。”

上九:击蒙,不利为寇,利御寇。

象曰:利用御寇,上下顺也。

上九爻阐释的是“击蒙”情态:猛击以启发蒙稚,不利于施用暴烈过甚的方式,宜于采用抵御强寇的防御方式,可以使上下的思想意志顺畅和谐。

“不利为寇,利御寇”是怎么回事?为寇,喻暴烈过甚的方式;御寇,喻适当的严厉。此因上九阳刚极盛,戒其治蒙可严不可暴,故为严则利,暴则“不利”。《周易程传注评》曰:“九居《蒙》之终,是当蒙极之时;人之愚蒙既极,如苗民之不率,为寇为乱者,当击伐之。然九居上,刚极而不中,故戒‘不利为寇’。治人之蒙,乃‘御寇’也;肆为刚暴,乃‘为寇’也。若舜之征有南苗,周公之诛三监,‘御寇’也;秦皇汉武穷兵诛伐,‘为寇’也。”

启蒙教育,是思想意识形态领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基础性的工作。其使命任务是通过灌输引导的方式,用先进的技术、文明的理念、高尚的道德情操培育人,其过程中,与顽劣的陋习、反动的思想、败坏的风气等做斗争是异常严峻的,对此,要有主动防范的警觉意识,不能消极被动地等到已经萌芽或成了气候再进行。

适宜采取击蒙的方式“果行育德”:击蒙武力对蒙昧,鲁莽荒蛮当谨戒;不利为寇利御寇,哺育文明不顽劣。

启蒙教育要及早实行,要针对蒙童的缺点,先发制人。不要等到蒙童(或需要教育的对象)的问题彻底暴露再去教育,而要防患于未然,事先进行启蒙教育。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老师和蒙童互相配合,才能达到治病救人、上下一心的目的。在开启蒙昧的关键时刻,采取强化的方法,促进飞跃,将“不利为寇,利御寇”,能够起到防患于未然的积极作用,有利于“哺育文明不顽劣”。

讲到这里,我们来看看黄寿祺和张善文在《周易译注》里关于蒙卦洁静精微的总论与阐释—事物发展的初期阶段,必多蒙昧。《尚书?太甲》叙伊尹语曰:“先王昧爽丕显,坐以待旦;旁求俊彦,启迪后人。”

《礼记?学记》云:“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军民,教学为先。”可见,我国古代对传道授业、启蒙育智是十分重视的。蒙卦取名“蒙稚”,其义在于揭示“启发蒙稚”的道理。卦辞称“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体现“尊师敬学”的思想,与《礼记?曲礼上》所谓“礼闻来学,不闻往教”之义相同;又称“童蒙”初问“告”,再三滥问“不告”,展示了启发引导式的教学原则,与《论语?述而》所谓“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之义略通。六爻大旨,二阳爻喻“师”,四阴爻喻“蒙童”,即《周易程传注评》程颐云:“二阳为治蒙者,四阴皆处蒙者也。”其中九二阳刚处下,启迪群蒙,为有道“师表”之象;上九刚健居终,以严施教则利,以暴施教则不利:这是从“教”的角度揭明“启蒙”规律。六五居尊谦下,“蒙以养正”,为好学“君子”之象;初六阴弱蒙稚,潜心“发蒙”则可,急于求进必“吝”;六三、六四两爻,或不循学径、盲目躁动,或远离其“师”、困陷蒙昧,均不能去蒙发智:这是从“学”的角度揭明“治蒙”规律。综观全卦,无非进口“教”“学”两端,抒发作《易》者颇具辩证因素的教育思想。

蔡清曰:“在蒙者便当求明者,在明者便当发蒙者,而各有其道。”(《易经蒙引》)这正是本卦大义的概括。若联系我国古代教育史,进一步考究蒙卦的思想内容,似乎又有利于追溯、挖掘先秦时期以孔子为代表的某些教育理论的哲学渊源:这是本卦值得重视的价值之一。

第五节

循序渐进,讲究科学的方法

有教无类善包容,蒙以养正铸品格;亨行时中志相应,果行育德圣功也;循序渐进好方法,拔苗助长当力戒;方式方法很重要,不急不躁不暴烈。

蒙蒙细雨落入山涧,山脚下奔涌出清澈的泉水,泉水潺潺流出山涧,形成清澈的小溪,终将渐汇江河。这是自然变化趋势,但在这个趋势过程中,存在着进退两难的困境:一是滞留山涧;二是潜隐消耗,流向不明;三是湿热蒸腾,涣散挥发;四是雾霾晦暗,叠嶂重重。因此需要凝结、汇聚、疏导才能自流成溪汇入江河湖海。用这一自然现象类比童稚的启蒙教育及事物发展初期阶段的启蒙教育再恰当不过。

启蒙教育要遵循这一基本规律,“因材施教,循序渐进,谆谆善诱,不急不躁”,重视打基础和循序渐进地不断提高,不拔苗助长,使受教育者德育、智育、体育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身心健康成长。

拔苗助长指将禾苗拔起一点,来帮助它成长。比喻违反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不加思考,反而将事情弄糟。此典故出自《孟子?公孙丑上》:古时候宋国(今商丘)有个农夫,种了稻苗后,便希望能早早收成。他到稻田时,发觉那些稻苗每天都长得特别慢。他等得不耐烦,便将稻苗拔高几分。经过一番辛劳后,他满意地扛锄头回家休息。到家后对家里的人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庄稼苗长高一大截!”他儿子赶快跑到地里去一看,禾苗全都枯死了。

事物的发展、人的成长,都应循序渐进,违背这个规则不仅无益,反而有害。这种将禾苗拔起一点来帮助它成长的做法结果将禾苗害死,说明违反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将事情弄得更糟糕。

天下不希望自己禾苗长得快一些的人很少啊!以为禾苗长大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妄自帮助它生长的人,就像拔苗助长的人,不但没有好处,反而害了它。

拔苗助长是启蒙教育的大忌,当戒之再戒。

第六节

花红心美,共升境界筑和谐

德之不存,民何以生?国何以立?

摆脱精神危机,必须从培育全民美德开始。

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开启智慧、传授生存技能,而不是教授简单的知识,培育社会文明,营造和谐的生存状态。

教育,传授知识是途径或手段,最宝贵的是启蒙,通过启发引导,开启蒙昧,健全心智。

社会文明是由个体文明的集合实现的。人是异于一般动物的社会动物,其显著特征是具有文明。文明指人类所创造的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文明等涵盖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它是一种先进的社会和文化发展状态,以及到达这一状态的过程,其涉及领域广泛,包括民族意识、技术水准、礼仪规范、宗教思想、风俗习惯及科学知识的发展等。它的主要作用在于追求个人道德完善,维护公众利益、公共秩序。

文明主要由心灵美决定和体现的。文明以心灵美、行为美、语言美、仪表美为标志;心灵美指人的精神世界的美,包括思想意识、道德情操、精神意志、智慧才能的美。心灵美是真、善、美的统一,知、意、情的统一,是行为美、语言美、仪表美的内在依据,并通过具体的感性形态被人们感知。集中体现了社会文明对人的思想、感情、意志的要求。不同时代、不同阶级,有不同衡量标准,在中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为“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的“四美”之一。心灵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集中体现,是人类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在教育、学习、磨炼及同假、丑、恶的斗争中形成和发展,受特定时代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社会制度、道德准则、文化发展状况的制约。不同时代、不同阶级的人对心灵美有不同的或某些相似的衡量标准。包括思想意识的美,如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崇高的理想,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等;道德情操的美,如情感、操守、格调的美等;精神意志的美,如进取精神、创造精神、顽强意志、崇高气节的美等;智慧才能的美,如高度的文化素养、知识才能、聪明睿智等。心灵美是人的教养、涵养、气度(仪表与态度)等的表现。

境界体现文明的价值取向。境界是指人的思想觉悟和精神修养,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如何,实际上指的是思想觉悟和精神修养的水平如何。

在日常的生活中,人们的思想觉悟和精神修养总是不一样的,但是作为社会普遍的价值取向,人们总希望自己是有较高思想觉悟和良好精神修养的人,对社会有所贡献。

启蒙的神圣使命就在于开启蒙昧,培育文明,实现社会和谐进步。

德育是启蒙教育的护基固本之举,《易经》通篇无不围绕这一神圣使命展开。

摆脱精神危机,必须从培育全民美德开始。

德之不存,民何以生?国何以立?

迫切需要从娃娃抓起!不从娃娃抓起,现在很糟心,未来更糟心,哪还有美好的未来?

蒙卦警语箴言

山下涌泉山水蒙清溪涓涓汇江河蒙昧不启流愚鲁启蒙发智育豪杰蒙亨非我求童蒙求学贵在有自觉孩童主动来请教谆谆善诱好风格有教无类善包容蒙以养正铸品格亨行时中志相应果行育德圣功也发蒙用刑脱桎梏正法治世利和谐纳妇吉祥子持家包蒙之吉刚柔接见利忘义投新欢勿用娶女利纯洁困蒙忧吝独远实童蒙吉祥顺逊和击蒙武力对蒙昧鲁莽荒蛮当谨戒不利为寇利御寇哺育文明不顽劣循序渐进好方法拔苗助长当力戒尊师敬学树典范品优好学莫歪邪方式方法很重要不急不躁不暴烈启蒙教化统意志力避异端莫偏邪德智体美全发展面向未来有世界好好学习长知识天天向上提境界启蒙开窍发睿智修身养性增美德

最新小说: 万古第一杀神苏玄 五宝爹地甜宠妈陆南烟顾北寒 遮天之女帝的绊脚石 龙血丹尊叶辰(叶辰沈雁凡) 极品龙婿龙辰(龙辰楚婉柔) 主角霍海云晴 无敌古仙医叶飞 当霸总一家穿越到古代后庄静初褚南玹 燃情辣妻携宝归来沈蔓歌叶南弦 云晴霍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