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的时候,妈妈带着弟弟,亲戚朋友都围着弟弟看,委托者失落的坐在一旁。
都夸赞弟弟可爱,妈妈也跟着笑着附和。
亲戚问妈妈,你女儿成绩怎么样啊,妈妈表情不是很好的说现在成绩下滑了。
亲戚夸张地说,哎呀,初三学习的就是难一点,跟不上也是正常的。
就是说委托者笨呗,委托者心里气不过,站起来就说道:
“我不是笨,是爸爸妈妈每天吵架,还有弟弟每天这么吵,吵得我睡不着,我白天没精神。”
哦,亲戚意味深长地眼神看着妈妈。
妈妈很生气委托者说这种话,家丑不可外扬,小孩子嘴一巴拉,就把丑事说出去了,让别人看了笑话。
回去就呵斥委托者。
委托者很不明白为什么自己为自己辩解也有错。
跟她妈妈犟嘴,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吵得厉害。
吵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委托者每次吵架就去小公园呆着。
坐到天黑的的时候,委托者回到家,却看到爷爷奶奶爸爸,还有妈妈抱着弟弟正在吃饭。
看样子他们很和谐。
委托者心里更失落了。
感觉自己被忽视的彻底。
在这样的环境里,处于一种不好的心态,这让委托者成绩一降再降。
父母看到成绩又很着急,大道理一套一套的给委托者讲,看没效果,成绩还是那样。
孩子一点也不懂事,不知道读书的重要性。
又开始骂,骂到最后没效果,就发展成动手。
在委托者做题的时候揪委托者的耳朵什么的,把委托者的耳朵扯得通红。
总要想个办法给孩子施加压力,让她感受到紧迫感。
孩子懂什么,不逼不成才,孩子又不笨,从前成绩都不错,逼一逼总是有效果的。
委托者的父母就是这样的心态,不管用什么办法,都要把孩子逼得考上好的高中才行。
现在孩子可能不理解,以后长大就明白他们的用心良苦了。
复读?
委托者的父母不想让孩子考不上高中再复读,隐秘一点的心思就是复读显得自己孩子笨。
自己孩子从小在亲戚朋友圈中都是学习好的孩子,他们从前也是天天这样告诉别人的,如果孩子复读,还不得拿给别人看了笑话呀。
但委托者不堪忍受,就要反抗,一个家总之很热闹。
每每看到父母失望的眼神,就像针扎的一般难受。
要中考之前,各种大小考试,知道第二天要考试,委托者就焦虑的睡不着。
因为她知道考不好,就要面对父母的咆哮,甚至揪耳朵,揪身上的软肉。
到考试的时候,每次委托者拿到卷子,下笔就特别紧张,生害怕那道题做错了,回去就是无穷的责骂还有动手。
很多时候委托者都不敢回家。
委托者过得很压抑,这时候刚好班上有个男同学,慢慢接近了委托者。
年少的时候,情感的冲动来的特别快,甚至连当事人都不知道怎么就来电了。
总之委托者跟这个男孩早恋了。
因为这个男孩能让委托者会心一笑。
其实这个阶段谈恋爱很青涩也纯洁,他们甚至连手都没有牵过,仅仅是在一起谈谈心。
可是孩子那点把戏能瞒得过大人吗?
委托者家里很快就发现了委托者早恋的事情。
然后把委托者学习下滑的时候归功于早恋,委托者的父亲更是生气,啪啪啪扇打了委托者好几个耳光,还逼着委托者写下保证书说自己不再早恋,要好好读书之类的。
委托者是写下了,可是当时父母骂她的话像是一个刺插在她的心里,拔都拔不掉。
而且之后委托者的父母担心委托者还谈恋爱,让委托者变得没有一丝私人空间。
她的房间要检查,甚至她的日记本都被看过。
委托者觉得自己被人扒光了一样,十分羞耻,没有一点东西可以遮挡一下。
每每想到都非常烧心。
最后委托者中考什么都没考上。
其实委托者努努力,是可以考上普通高中的,但委托者在中考下笔的那一刻,突然心中就有一种报复和逆反的心态。
并没有好好做题。
这让委托者全家都震惊万分,因为之前委托者的成绩,都说重点高中毫无压力的呀。
重点高中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好的资源,意味着半只脚踏入了大学。
更意味着他们一家的面子。
尽管后来成绩下滑,但是普通高中也没什么问题吧?
可是什么都没考上。
委托者的家人就在委托者面前说,你要是不谈恋爱根本不会这样。
你小小年纪怎么能谈恋爱呢。
谈恋爱多耽误事啊。
让父母没了面子,亲戚中也有孩子与委托者同期考高中的,别人家长打电话给委托者的妈妈报喜。
哎呀,我儿子考上了一中。
哎呀,我儿子考上了三中,对,就是那个市重点高中,分班还很特殊,就是每年奖学金都很多的那个班。
对了,你女儿考上什么学校了?
你女儿考个重点高中不是非常轻松的事情吗?
委托者的妈妈弱弱地说没考上。
电话那头假意安慰,然后又炫耀了一番自己的孩子。
委托者的妈妈瞪着委托者,当场决定要送委托者去补习班,暑假别玩了,你丫好好读书。
然后复读,然后重新考。
委托者很麻木。
问妈妈成绩真的那么重要吗?
我是你炫耀的资本吗?
妈妈没回答是不是炫耀的资本,但却告诉委托者,读书当然重要。
你要不谈恋爱,不那么多心思,根本不会这样。
你能不能争点气省点心啊,妈妈又要上班又要带孩子。
委托者每次听到谈恋爱这三个字,仿佛就像是被人扒光一次,为什么,为什么要一而再再而三的羞辱她?
明明事情已经过去了。
看着父母提到谈恋爱这三个字眼,眼神闪过的嫌弃,好像她就是做了特别可耻的事情。
委托者感受到了极度的羞辱,中考落榜,别人的父母都是安慰自家孩子,只有自己的父母,一遍又一遍的在她的伤口上撒盐。
委托者对读书彻底失去了兴趣。
但也没得选择,只能听父母的话,又复读了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