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李书吟
李大侠,谷玮三年的中学同学、好友兼书友,真名李书吟。
黎屯中学有三个年级五个班,一年级二年级各分两个班,三年级一个班;接收的都是学校周围各行政村的学生,这几个行政村也都隶属于梁集镇。
李书吟是马庐行政村的人;同谷玮所在的村子直线距离不超过一公里,那时各个行政村都设有独立的小学,在上中学之前两人并没有交集。
两人升入中学的第一学期并没有分在一个班;谷玮在一一班,李书吟在一二班。开学没几天,不知道什么原因,李书吟调进了一一班后,两人就正式成了同班同学。
老师还没来得及排座位,学生按报道早晚或者亲疏程度等个人意愿自动排列组合;都到齐后已经“自觉”形成了前三排是女生、后三排坐男生的“势力”格局。也不知道谁倡议领的头,男生集体后撤,导致前后三排中间出现长达两米的空白区域;教室就那么大地儿,要不然看当时的情形,男生还想扩大跟女方的“裂痕”,只不过要把墙拆了去墙外……。而且男生都“不愿”跟女生交流,即使有也都要偷偷摸摸,要不然会被其它男生嘲笑的。
学校小,生源有限;在课程稳定后基本不会再有新生报到;在班主任主持下,把以前的“格局”打乱后再按高矮胖瘦、男女比例分派了座位;不知道是学生们太“执着”还是老师工作没有做到位,没几天功夫又坐成了原来那种“东西割据”的局面;班主任又漫不经心的教育几次,见没人听他的,索性不管了!
李书吟进一一班没几天就被班主任钦定做了班长,看到这种“割据”现象后感到不可思议,开始还想以班长的名义调和这种不正常现象,让双方逐渐弥合分歧;女生本来就不是发起者,在前排想动也动不了;男生们连老师的话都不听,更不吃她这个女班长那一套,一个比一个的桀骜不驯、自命清高;今天好不容易撮合到一起,没过一天前后三排之间又可以踢毽子了!
李书吟找到班主任,大家也不知道他们怎么商量的,反正第二天班主任上课时竟然前所未有的拍着桌子论起真来,先整治了几个带头的男生,再按以前排好的位置分派好,已经没人敢再出幺蛾子了!
谷玮跟大多数男生一样对李书吟这个女班长很不感冒;他以前没见过女生当班长的先例,也对女人领导自己有强烈的抵触情绪;那时候农村风气闭塞,是个男人都有点“大男子主义”,怕老婆是绝对的软蛋形象,作为男孩耳濡目染多少都受到影响;再说其他四个班级也没听说有女班长、女组长什么的,这着实让一一班的广大男生郁闷了很长时间,尤其是被其他班级男生“主动”提起的时候!可从李书吟处理男女“割据”班主任前后迥异的态度上,还没人想主动挑战她。
两个月下来,一直不忿的男生们在被李书吟“领导”的过程中,发现了她不少令大家敬佩的另一面;抱怨的情绪也就一天少似一天,并逐渐跟包括班长在内的女生混的熟络起来;都是十二三岁,正是爱玩爱闹、没心没肺的年纪,异性对自己又有言不清道不明的吸引力。男女生不久就敢嘻嘻哈哈的打闹玩笑了,下课也能见到男生跟着女生踢毽子,女生跟着男生买零食……
学校是走读制,李书吟进班不是最早到的,但放学大部分是走的是最晚的;那时候教室的地面没有硬化,包括讲台都还是土地面,放学后打扫卫生时可以用“狼烟滚滚”来形容;她只要没有其它事,都会监督着值日生打扫完,然后帮着清理遗留的碎纸屑、洒上水之后才同大家一起走。
那时候学生还不流行给自己过生日,忙的时候父母都有可能把这茬忘了;即使不忘,按当地的习惯也就是煮两个鸡蛋意思一下。
李书吟带来了比较洋派的纪念生日的方法。只要让她知道了你要过生日,她都会送给你一份带着祝福语的小礼物,或者铅笔盒,或者漫画书或是一个玩偶。礼物虽不见得精贵,但形式新颖礼物精美,让班里得到礼物的同学很高兴;而且她送的礼物好多大家没见过,或者见过别人有过相似的现在自己也有了……让大家找到了自己受到了关心重视的感觉!
断断续续的基本所有的学生都得到过礼物,包括老师。有心的同学也打听过李书吟的生日,包括她同村的在内,竟然没有人知道。可能同学们后来想了,既然送不了比她送给自己好点的礼物,拿不出手还不如不送;提起这事的同学也就越来越少了。
李书吟还是个标准的学霸,并没有见她学习多么努力刻苦,各科成绩考试基本都在前三名,总分都是第一;几次考试下来就成了老师们的重点培养对象;大部分同学眼中的学习榜样。
再加上客观因素,李书吟在黎屯中学绝对是风头无两;你说不认识自己班的班长都可以,要是说不认识一一班的班长,说出来连校长办公室墙缝里的麻雀都鄙视你:人家那一次学校表彰大会,代表发言不是第一个上去的?
上面说的客观因素就是在整个梁集镇甚至鹿城县,混的有头有脸的都知道李书吟她爹李瑞卿是个能人,真的很有名!后来他哥李长河更成为了本县的牛人。更别说只离二里地的谷村人了,这两个人君伟都远远见过,身高体宽,仪表堂堂,说话走路更是挺胸阔步、霸气侧漏……。
在鹿城县传统经济作物格局中,从83年开始,除了县北两个乡种植烟草,其余各乡镇主要的经济作物就是棉花;尤其这几年,各种新型肥料高效农药层出不穷,农户的经济条件改善后就也舍得投入了,虽说价格起起落落总体没见上涨,只是亩产量上去了,收入也就上去了,家庭可支配收入增多,农民的积极性也充分调动了起来。
圈里人给李瑞卿总结的是:敢说、敢干、敢拿;做事张扬、雷厉风行、不拘小节,人送外号李大拿。现任鹿城县棉麻公司副经理兼产棉大乡邢家集镇棉花厂厂长。由于棉花经济在县乡以及农民家庭中的独特地位,当时各乡的棉花厂厂长、职工、包括看大门打杂的在当地都有相当的“影响”力。
李大拿小学二年级文化水平,从临时工干起,又从集体工干到厂长,后来又把县里效益排前几名的棉花厂厂长干了个遍;并且多年屹立不倒,现在还升任了棉麻公司副总经理,在当地官场说起来也算个不大不小的传奇!
李书吟她哥李长河;遗传了李大拿的强悍基因,跟他爹比除了英武程度稍逊以外,其他的简直是李瑞卿第二!
李长河也是黎屯中学毕业,已经毕业多年了,当年在学校的事迹还被很多人津津乐道。那时人们给他父子俩总结起来就是各有“三多一少”,李大拿的“三多一少”好理解,就是酒桌上练起来却练不下去的糖尿病;李长河的“三多一少”说起来也好理解,就是:零花钱多、朋友多、“绯闻“多,考试不得零蛋的机会少!
据说李长河从上小学一年级开始,不算抄袭代做,自己考试从来没有及格过。上中学以后由于进班逗留的时间越来越少,甚至连做作业的概念都没有,更别说费神费脑的考试了;开学前几次的考试还能东看西抄做做样子,后来一想这不是自己的风格,懒得干了,索性一到考试就溜号。
其实他在学校的时间本就不多,即使在也都是领着一帮学渣翻墙头、搞小破坏,或者胡钻乱窜。不过有几条老师同学都挺赞成,就是这货上课时只要在教室很少捣乱,他只有睏了要找地睡觉才会想着进来;再就是从不欺负女生。
经常有三五成群的小青年来学校找李长河,但他们从不进学校;大家也没见过他领着这些人在学校惹事打架什么的。
学校里有两个老师合伙经营的小卖部,主要卖一些学习用品和村民常见的日常用品;也有一些当时农村常见没人舍得常买的零食。李长河身边的人多,有时候也从家里带一些大家没见过的零食分给大家尝鲜,没得分了再在小卖部买着分,像小包瓜子一角五一包,一大包五十小包,他都是直接买一大包拎着磕着转着,混完吃完再换其他的。让开小卖部的老师和身后的伙伴们感觉难得的是:只要李长河在学校,几乎天天这样花销,瓜子卖完买糖果,糖果卖完买花生米,花生米卖完他能买一斤白糖冲凉水分着喝;就没有见他买过当地流行的鹿城大曲,他还真想买,只是老师真不敢卖给他。
当时一个只鸡蛋不到一角钱,能生的母鸡一个月不歇窝也就是二十多个,这样的鸡哪家能有个三两只就已经很满足了。
李长河那几届学生年龄普遍偏大,好多人是因为入学晚,他是因为对上学太任性了,留级休学成了家常便饭,导致升升停停到初一时十四岁。这时他身材也长开了,让当时比同学大一号的他很是郁闷,后来发现班里竟然还有好几个比自己年龄大的、个子比自己高的,这让他骄傲了很长一段时间。
学生岁数大,相应的生理年龄包括身体都在加速发育,也都懂得不少那个年龄该懂的事。别看李长河大大咧咧,人高马大的,可是他不能跟女孩说话,没说就脸红,说了还会结巴;按常理来说女孩缘应该不怎么地呀!也不知道是小李买零食时“前呼后拥”“一掷千金”的豪爽做派感染人,还是他见到女孩后那种“欲说还休”比较让女孩子容易产生安全感。据说中二没上完,风传跟小李有瓜葛的女生一巴掌都数不过来!按当时的道德标准和认知习惯,以及当时女生的稀缺程度,在黎屯中学校史上简直称得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李长河成为这几年甚至以后广大吃瓜群众的谈资还是在辍学以后。李大拿在儿子小学没毕业时就在县人事局给他弄好了工作指标,初二辍学后年龄小让他又混了一年,满十七岁就丢到梁集镇政府上班去了。
稀里糊涂上了两个月班,有遇到的亲戚朋友问李长河在镇政府里面哪个单位?不知道;具体哪个工作?不知道。这还真不能怪他,基层都是这个样子,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大部分工作人员都不知道干事,干事的干不好事,剩下的也是不知道干什么事。
实际上他进镇政府后根本没闲着,也闲不住,没事就派出所转转,计生委看看,邮电局坐坐,镇政府家属院打打牌;李长河长的高高大大,看着比实际年龄“成熟”,会来事又舍得花钱;没等到他搞明白自己到底干什么工作,就跟镇政府里的大部分人混熟了,后来人家一打听说是李大拿的儿子,哦!……不熟的就更少了。
基层本来就是养爷的的店,闲的要死,李长河一开始刚来感到新鲜,混熟了以后,感觉到在一块说得来的并不多,还不如以前跟以前的小伙伴混在一起舒服,开始翘班在外边呼朋唤友吃喝逛荡,在镇政府的机会越来越少,后来发展到周一镇长主持的全体人员例会都不参加,受过李大拿嘱托的镇长也担心出事,逮着他也敲打了几次,根本管不了几天,实在没法就亲自找李大拿说了这事。
李大拿也觉得这样下去真不是个事,又找不到很好的**办法,后来还是按李长河的要求买了一辆二点五吨的四轮农用车,让他和朋友们一起在乡下收购粮食,在社会上历练一下,亲身体验一下赚钱的辛苦,只要能不赔本就好。
过段时间一盘查,别说他还真的领几个人当正事干起来了。这几个人等夏收结束就从农户手里开始收购小麦,然后在粮店找熟人按国家收购价进库,一斤能赚个三五分差价;到秋季棉花成熟期又开始倒腾棉花,开始是走村串户的收购,再倒腾到周围几个李大拿说的上话的乡棉花厂出手,利润比收粮食大得多!尝到甜头后,也不往乡下跑了,几个人直接在棉花厂门口蹲点,碰到排队在后面急着出手的、因为水分太高拒收的、或者不满意质检员压级压价拒卖的,只要质量不是很差,他们都会拦着讲好价钱先买过来,然后再从工作人员通道直接进去验级过称,现买现卖。等过年时李长河已经开着全新桑塔纳串亲戚了,据说那时梁集镇镇长出差还要临时找黑出租。
第二年以后直接改变了“业务”方式、扩大了队伍。先是建了粮食收购站,收购麦子和大豆玉米,收购的粮食除了进梁集镇粮库也往外地调运。棉花旺季时,派人同时在多个棉花厂门口蹲点,按去年“成熟”的方式操作;李长河也不抛头露面亲自出手了,只在后面维护关系。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总结说李长河赚钱没赚钱,看他每年开的车就知道了!确实,今年他过年时开的车,据说就是传说中的大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