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敏言情小说网 > 都市言情 > 晋武大帝 > 第十七章 朝仪

第十七章 朝仪(1 / 1)

众人来到政仁殿,楚立明还未到来,官员们都是三二个聚在一起,低声议论着一些事情,李勋看了看四周,内阁政事堂的七位相国却是早就已经到来,想来这也是政事堂成员的特权,不用等待皇宫大门开启的时间,便是可以先行一步进入,怪不得刚才在皇宫之外,没有见到高宗嗣等人。

第一次参加朝仪,共论国之大事,李勋的心中说不紧张,不兴奋,那是不可能的事情,这就像前世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一样,寥寥数语,便是能够决定一个国家的走向与衰亡。

没有等多久,楚立明终于到来,众人躬身高呼万岁。

“诸位爱卿免礼。”

楚立明点了点头,摆手说道:“赐坐。”

站在一旁的王元珍看了下方一眼,随后吩咐四周的太监从旁边的小房间之内搬出九个座椅,而此次朝仪之中,能够有资格坐论朝政的官员,只有九人,除了内阁的七名相国以外,还有宗正令,申王楚朔,以及兵部右侍郎尤明远。

自从武宗改制之后,曾经做过规定,参加朝仪的官员,其自身不管是职官、散官还是勋爵,只要是二品以上,便是可以坐论朝政。

职官方面,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等三省的主官,尚书令是正二品,其余两省则是从二品,但是自武宗开始,其职权便是被全部架空,空有其名而已,所以这些官职大多数都是闲置,就算加封其人,也是没有任何的实权。

而六部尚书也不过是正三品,实际上大魏自武宗之后,职官方面,不管是文官还是武将,其最高职位,也只能是做到正三品,要想有所突破,就只能从散官与勋爵方面下手。

而今天到场的,也只有这九人达到了要求,其中申王楚朔的身份最高,是为皇室王爵,而最低的则是尤明远,他最近因为劝降黄伟贤之功,刚刚被楚立明赐太子少师,正好是从二品的文散官。

待九名二品以上的大臣入座以后,朝仪正式开始。

最先说话的是右相左言,他站了起来,拱手说道:“陛下,今日所要议论之事有三,其一,拖欠官员俸禄之事。其二,河南道的战事虽然已经平息,但是依旧有大量的难民游走四方,其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其三,对于有功将士该如何去赏罚。”

一般的国家大事,政事堂自己讨论便是可以下决定,最后只需报备皇帝副本即可,当然,若是皇帝有不同的看法,不同意这么做,也是可以推翻政事堂决定的事情,不过这样的事情自武宗改制之后,出现的次数不算多,毕竟政事堂成员都是名满当下的大臣与能臣,他们集体思考的结果,绝不会比皇帝一个人思考的要差。

但是今天左言所提到的几件事情,却是有些不同凡响,影响面颇大,牵扯的人与物也是极为复杂,很容易产生不同意见与看法,所以就算是内阁,也是不得不拿出来和皇帝以及诸位大臣共同商议。

左言的话语刚落,太子宾客王岩青立即站了出来,出声说道:“陛下,自去年中都沦陷至今,朝廷便是停止了对官员俸禄的发放,已有十月之久,对此,许多官员都是心怀不满之情,臣请求陛下立即下诏户部,拨发专款,补齐官员们的俸禄。”

太子宾客其实是一个虚职,不过其官职本身带有规谏之劝,也就是说,当这个官的人,朝仪你来不来都可以,如果来了,也是有着发言权利,不像李勋这样被临时召唤过来,只能干听着,却是没有发言之劝,除非皇帝问到了你,你才能说话。

听了王岩青的话,户部右侍郎张若虚也是站了出来,出言道:“陛下,自中都沦陷之后,许多文册都是遗失,这官员俸禄的数目还在清理之中,还请陛下给臣一些时间。”

王岩青看向张若虚,冷声说道:“不知张大人需要多久才是能够清理完毕?几天?还是几个月?”

张若虚皱了皱眉头:“王大人何需冷嘲热讽?此事岂是我一个人就可以一言而定的?”

王岩青不再理会他,而是对着楚立明说道:“陛下,不是臣话语刻薄,实在是朝中许多官员因为久未领到俸禄,家中已是断粮难济,臣昨日还看到刘清安学士竟是在街上摆摊为人代写文书自信,每日达百余封,从早上一直忙到天黑,如此辛苦,一天也才是能够挣到不足三百文钱,想我大魏官员竟是沦落到如此地步,臣看后,心中实在难受啊!”

说到最后,王岩青已是激动的双眼通红,而在场的一些官员,也是发出了唏嘘一声,摇头叹气。

楚立明沉默不语,王岩青或许觉得张若虚刚才的话语是推脱之词,但是楚立明却是听明白了,户部现今根本就没那么多钱,京城之中的职官、散官、勋爵的人数加起来万余人,十个月的俸禄积累起来,那需要多少钱?

见楚立明说不出话来,高宗嗣站了起来,躬身一礼,然后说道:“陛下,不如这样,户部先行拨出一些银元,补发官员们一到二个月的俸禄,以解一些人的燃眉之急,剩余的额度,待户部清理完毕之后,在一次性补清,这样可好?”

楚立明看了左言一眼,见他并没有反对的意思,于是点头说道:“此仪甚好。”

说完,看向张若虚:“张侍郎可有异议?”

张若虚点头说道:“高相国所言极是,臣并无异议。”

如果只是先行发放一部分俸禄,这个钱,户部咬咬牙,还是能够承受的。

见事情有了结果,高宗嗣坐了回去,张若虚与王岩青也是同时退回了原地。

第一个议题结束,楚立明出声道:“河南道难民之事,诸位大臣可有什么解决之道?”

楚立明的话音落下,刑部右侍郎、参知政事黄岩锡站了出来,出声说道:“陛下,河南道战事虽平,但是难民人数不减反增,多达数十万之众,虽然各地州县都在积极赈济,但是终归不是长久之计。”

楚立明笑道:“黄爱卿有什么想法,但请直言。”

黄岩锡以前也是政事堂的相国,刑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但是去年白巾军逼近中都,黄岩锡力劝楚立明放弃中都奔逃蜀地,导致中都最后沦陷,此事引起满朝文武的议论与愤慨,在极大的压力之下,黄岩锡最终不得不引咎辞职,但是放弃中都,楚立明心中也是有此意,所以也不能完全把责任都推到黄岩锡一个人的头上,所以楚立明最后并没有把黄岩锡一贬到底,只是把他降为刑部右侍郎,参知政事了事,而参知政事也是有着旁听政事堂议事的权利,职权也是极为重要。

最新小说: 都市风云乔梁叶心仪 官鼎 武道医王吴东云汐 天歌·三生不负三世 沈清舞陈六合 宦海无声 斗罗大陆之枪神现世 极品教师系统 迷途 超级人生陈平江婉全文